华博范文网 首页

小学信息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关系的研究

2024-12-07 华博范文网

  一、前言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及相互之间交流互动的综合体,也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意义的整体,在这个过程中要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填鸭。”不论是随着生活打滚还是把学生灌输成填鸭,都是对课堂教学过程没有预设,对课堂中生成不关注的体现。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尊重学生主体,充分进行预设,并能抓住课堂中生成的亮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

  二、对预设与生成的认识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中的预设

  预设又称为前提、先设和前设,指的是说话者在说出某个话语或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的合适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它是由德国哲学家、现代逻辑奠基人弗雷格于20xx年提出。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性、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老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安排,课堂上也需要按预先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俗话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环节中得到体现。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可以体现在教案中,也可以不体现在教案中;课中,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课后,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学习成果,教师也通过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预设的重要性

  预设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预设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的方向性和针对性。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既包括知识技能的传授,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明确的目标能够指导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活动更加有的放矢。其次,预设有助于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在预设阶段,教师会考虑如何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空间以及各种教学材料,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预设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每一次的教学预设都是一次自我提升的过程,教师在预设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三、对生成的认识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中的生成

  生成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产生的新信息、新问题、新思路等。这些生成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即时性,它们可能来自于学生的提问、讨论、实践操作等环节,也可能来自于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作出的灵活调整。生成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生成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和动态性,是课堂教学生命力的源泉。

  (二)生成的价值

  生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生成的问题和观点往往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二是增强教学的灵活性。教师根据课堂生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应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三是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生成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和深入,有助于建立平等、民主、尊重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四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面对课堂生成,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机智和应变能力,这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四、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完整图景。预设是生成的基础,没有充分的预设,生成就失去了方向和依托;生成是对预设的补充和完善,没有生成,预设就会显得僵化和机械。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教师在预设的基础上,灵活应对课堂生成,使教学活动既有计划性又有灵活性,既有序列性又有开放性。

  (一)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

  预设与生成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一方面,预设为生成提供了框架和支持。教师在课前的精心准备,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和内容,也为课堂上的互动留下了空间。预设中的留白部分,正是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新思维。另一方面,生成为预设注入了活力和动力。课堂上的即时反馈和突发情况,能够帮助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使得教学活动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师生共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如何实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

  要实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教师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教师在预设阶段,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和内容,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出既符合课程标准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案。二是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捕捉生成的信息,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三是加强师生互动,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敢于质疑,善于倾听,形成平等、民主、尊重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四是注重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教师在课后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预设与生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加以说明。某中学的一节语文课上,教师事先准备了一篇关于“诚信”的课文,并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当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诚信是什么”时,一名学生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观点:“有时候,为了保护别人,我们是否也需要撒谎?”这一问题立即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共鸣,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十分热烈。面对这一生成,教师并没有简单地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最终达成了共识:诚信并非绝对的,有时确实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但总体来说,诚信仍然是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预设的基础上,灵活应对课堂生成,不仅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六、结语

  综上所述,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完整图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预设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又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课堂生成,实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继续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