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博范文网 首页

救助管理工作中职业乞讨的对策浅析

2024-12-07 华博范文网

  20xx年8月1日,国务院废除旧的收容遣送制度,颁布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新的救助管理制度施行四年多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得到了人性化关爱和救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的认同和赞誉。但是,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城市流浪乞讨现象却仍然无法根除,甚至行乞人数还有增长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大多为职业乞讨者,而以人为本、自愿求助的新的救助管理制度面对职业乞讨出现了目标与现实的差距。现就有关问题略作浅析:

  一、职业乞讨现象的成因、特征及危害

  职业乞讨是指以个人乞讨所得为本人的全部生活和消费来源的乞讨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以乞讨为业。它们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物质贫困型职业乞讨,主要是那些为生活困境所迫,不得不行乞维持生存的群体。二是精神贫困型职业乞讨,主要是指完全可以通过正常生活方式自立,但好逸恶劳,以乞讨作为敛财之道的群体。三是被操纵利用型职业乞讨,主要是指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被幕后黑手通过威逼利诱等方式操纵利用,成为赚钱工具的群体。随着形势的发展,职业乞讨的行为和方式呈现出一系列明显的特征。一是以讨要现金为主要目的。职业行乞者将此作为生财之道,故在行乞过程中大多只要现金,不屑于实物甚至拒绝实物帮助,以达到敛财目的。二是欺诈性行乞、违法行乞现象不断增多。乞丐打的上班、夜晚换装出入高级酒店、购置高档商品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城里磕上三年头,回去盖个小洋楼”,通过欺诈行乞发财致富早已成为职业乞丐的共识,安徽宫小村甚至成了一个生产乞丐的地下工厂。三是作为乞丐职业化的发展结果和重要特征,乞讨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乞丐帮会的形成,不仅加剧了乞讨行为的社会负面影响,还对城市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职业乞讨现象的社会影响

  职业乞讨现象的存在和发展,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更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首先,职业乞讨者往往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获取钱财,如编造虚假故事、故意展示残疾等,这些行为严重侵犯了市民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破坏了社会诚信体系。其次,职业乞讨者的存在使得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支持,有限的社会救助资源被不合理地占用,导致公共资源分配不均,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再次,一些职业乞讨者背后往往有组织操纵,这些组织可能涉及非法集资、诈骗、甚至涉黑涉恶活动,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增加了社会治理的难度。最后,职业乞讨现象的长期存在,容易引发社会负面情绪,如冷漠、反感等,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氛围,影响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解决职业乞讨问题的对策建议

  针对职业乞讨现象带来的种种问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社会顽疾。首先,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对于职业乞讨行为,应明确其法律性质,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力震慑。同时,加强对乞讨人员的甄别,区分真正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和职业乞讨者,确保救助资源精准投放。其次,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职业乞讨背后的组织犯罪。公安机关应加强巡逻和监控,及时发现并查处职业乞讨及其背后的组织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此外,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合力。民政、公安、城管等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共同研究解决职业乞讨问题的有效方法,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提高工作效率。再次,强化社会宣传,提高公众认知。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职业乞讨的危害性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引导公众理性对待乞讨行为,避免盲目施舍,鼓励通过正规途径参与慈善公益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最后,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根本上减少职业乞讨现象的发生。政府应加大对低收入家庭、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完善就业援助、医疗救助、教育支持等政策措施,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实现自我发展。

  四、结语

  职业乞讨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其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既要依法治理,又要注重源头预防,既要严格执法,又要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职业乞讨现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让城市更加美好宜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和谐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