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英雄儿好汉”、“父母革命儿接班”。这种由封建社会承继过来、在“文革”中演化到极致的“血统论”,当下似乎又有了新的市场。据新华社报道,江苏省日前决定用2年时间在全省培养1000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并称其为培育“富二代”问题上的破局之举。此举通过将“富二代”送至党校专门培训、到国企挂职锻炼、聘请吴仁宝帮带等措施,使他们能将父辈的产业顺利接班继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成长起的大批民营企业家、许多“富一代”已经到了一定年龄,他们的儿女也都长大成人,确有一个接班的问题。民营企业家将自己打拼创造的财富让儿孙来继承,从法律上讲天经地义。政府对“富二代”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予以关注,创造一定条件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其动机也无可厚非。
问题在于,作为民营企业家的后代,是否就是企业铁定接班人?财富继承者就拥有让财富不断积累增加的天然能力吗?江苏省的“破局”用心,不难看出带有明显“血统论”的思维惯性。不可否认,民企“富二代”的接班人中,有对父业继承开拓的成功者,且能“青出于蓝胜于蓝”,可这并不是规律。在当代社会,企业家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并非能从流水线上生产。企业家与财产继承人不是同一个概念,前者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并作为一种长期职业,企业家是凭专业能力、凭业绩吃饭的,而不是靠财富资本吃饭的人。财产继承人可以是企业资产的合法拥有者,但不一定是企业最合适的经营者。换句话说,财产继承人能当董事长,但不一定就是总经理。有专家指出:“财富的传承是容易的,但是在任何国家,企业家都是一种奇缺的资源。”正因为如此,从19世纪起,职业经理人应运而生。如今,不管私企还是国有企业,聘请职业经理人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一种普遍的经营管理模式。
诞生于改革开放大潮中的民营企业家,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他们大多出身贫寒,借改革开放东风,白手起家,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终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第一代创业者的逐渐老去,如何确保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摆在“富二代”面前的一道难题。江苏省的做法,虽然出发点良好,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谨慎对待,避免陷入“血统论”的误区。
首先,对于“富二代”的培养,应当注重其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而非仅仅看重其家庭背景。在选拔和培养过程中,应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选拔出真正具备领导才能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同时,也要鼓励和支持“富二代”走出舒适区,到基层一线去锻炼,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即使他们将来接掌家族企业,也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带领企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其次,政府在支持“富二代”成长的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发挥引导和服务的作用,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决策。政府可以通过搭建平台、提供政策支持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企业家精神的宣传和弘扬,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富二代”的成长创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
再者,对于那些不愿意或不适合接班的企业家子女,政府和社会也应当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追求,不应该强迫他们走上一条不适合自己的道路。政府可以引导这部分人群投身公益事业、科技创新等领域,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为社会作出贡献。同时,企业也可以考虑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通过市场化的方式选拔优秀的人才,确保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从长远来看,构建一个公平竞争、机会均等的市场环境,是解决“富二代”接班问题的根本之道。只有在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中,才能真正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让有能力、有梦想的人脱颖而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此,政府应当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打破各种壁垒和障碍,降低创业门槛,优化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江苏省在培育“富二代”方面所做的努力,体现了政府对企业接班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摒弃“血统论”的思维定势,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原则,注重提升“富二代”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给予那些不愿意或不适合接班的企业家子女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引导他们走上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 下一篇:救助管理工作中职业乞讨的对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