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城市圈”文化建设具有共同的目标。武汉市文化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形成‘江汉汇通、楚风汉韵、兼容并包’的汉派文化特色,把武汉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备、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化程度较高、市场繁荣、人才集聚、文化生态环境良好的全省文化中心示范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基地,进而建设成为中西部文化强市和现代化区域性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在这个“规划”中,汉派文化的特色被正确地概括为“江汉汇通、楚风汉韵、兼容并包”,而这十二个字正是“武汉城市圈”传统文化的共同特质。
2、“武汉城市圈”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汉派文化的挖掘与弘扬。史载“楚人善歌”。山歌、樵歌、渔歌、秧歌、畈腔、采茶歌等民歌小调,弹词、道情、旱龙船、锄山鼓、莲花落、连厢、采莲船、高跷、打花鼓等说唱舞蹈形式广为流行。自武汉形成大都会后,周边地区各种土生文化样式纷纷涌入城市,经过冲撞磨合、取长补短,逐渐蜚然有成。其中汉剧、楚剧、黄梅戏都曾跨出省界,有的甚至一度擢升为引领全国时尚的主流剧种。如今,汉派文化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与武汉作家群的崛起也是分不开的,而武汉作家群大多并不是出生于武汉的作家,而来自武汉周边地区。从两千多年的“诗祖”屈原开始,骚人墨客居汉、旅汉、过汉而留下吟咏的代不乏人。有人作过统计,唐代出自荆楚地区的诗篇就有两千多首,仅次于当时首都长安,而其中大部分诗作均出自江夏(现武汉地区)。当代文学“汉军”为世人所公认。方方、池莉、熊召政、刘醒龙、董宏猷、邓一光、冷......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 上一篇:论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完善
- 下一篇:论博物馆免费后的信息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