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世界正向21世纪迈进,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身心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联合国世界性组织(WHO)认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1)]那么,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1989年9月23日《健康咨询报》报道,在全国范围内抽查12.6万名大学生的结果表明,20.13%的学生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其中男生高于女生。1989年8月15日《人民日报》以《大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应该引起社会重视》为题,报道了杭州市对2961名大中学生进行心理测查,发现有16.79%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并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卫生问题亦有较大幅度上升,大学生高达25.39%。兰州地区对4868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有8.48%的大学生患神经衰弱症。《中国青年报》1988年1月13日报道,据天津高校体育卫生验收资料统计,在全市5万名大学生中,60%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此惊人的数字提醒人们,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已严重影响他们的成长,心理障碍已成为大学生健康成才的一只“拦路虎”,克服和解决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我们认为,这不仅仅是医务工作者的事情。如何根据高校体育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高校体育手段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一方面的探讨尚少。本文通过对汕大一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和学校体育的调查,探索一条利用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调查的对象。本校93级本、专科学生1081人。发出问卷1081份,收回有效答卷996份,有效率为92.1%。其中男生696人,年龄17-22岁之间,女生300人,年龄16-21岁之间。
2. 调查方法。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2)]和《体育活动参与度问卷》(PAQ)[(3)]进行调查。SCL-90量表包含90个条目,分为9个因子,能够全面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PAQ问卷则用于了解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强度和类型。此外,还通过个别访谈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和感受。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心理卫生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汕大一年级大学生中,约有22.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男性学生比例略高于女性学生。具体表现为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偏执等症状。其中,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分别占总人数的15.3%和12.8%。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可能导致社交障碍和生活质量下降。
2. 体育活动参与度
根据PAQ问卷的调查结果,汕大一年级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度普遍较低。每周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不足2小时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8.3%,而每周参与时间超过4小时的学生仅占12.7%。主要参与的体育项目包括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此外,调查发现,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中,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具体表现在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减少、自信心的提升以及社交能力的增强。
3. 心理卫生与体育活动的相关性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心理卫生状况与体育活动参与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具体来说,每周参与体育活动时间较长的学生,其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与时间较短的学生。这一结果与国内外多项研究结论一致,表明体育活动对于改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原因分析
社会竞争压力
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期望,还包括自身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担忧。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此外,一些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往往选择逃避或自我封闭,进一步加剧了心理问题的严重性。
2. 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重要影响。一些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其情感需求的关注和支持。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孤独和无助,缺乏必要的心理支持。同时,家庭环境的不稳定,如父母关系紧张、家庭经济困难等,也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足
尽管近年来各高校逐步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不够系统,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心理咨询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大量学生的需求。此外,一些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有效指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五、对策建议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技巧。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此外,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剧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
2. 增加体育活动供给
高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增加体育设施和场地,丰富体育活动种类,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社团和俱乐部,通过集体活动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归属感。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体育活动的普及率。
3. 完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
高校应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服务体系,配备足够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同时,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此外,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热线电话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心理支持服务,扩大服务覆盖面。
4. 强化家校合作
高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定期举办家长会,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家长关注和支持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时,学校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为家长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六、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加体育活动供给、完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强化家校合作等途径,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推动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论廉政文化进家庭促进廉政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