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过分偏重于培优,往往会不自觉地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和变形,这虽然能让优秀学生更加出色,但待提高的学生却可能因无法消化这些内容而表现得更差。相反,如果教师将重心放在补差上,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虽然可以确保待提高学生能够跟上进度,但优秀学生可能会觉得课程过于浅显,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在培优方面,我们虽然做得还不够完善,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尝试。
首先,在上课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为了实现优生与待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助,我们在排座位时尽量安排一优一差的组合。例如,同桌两人中,一个语文较好,另一个数学较好。如果是小组合作的形式,则可以将这种搭配调整为对桌。这样一来,无论是课间还是课堂上,优生通过“教”的过程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知识,而待提高学生则在“被教”的过程中逐渐进步。
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导入方式来分别关注两类学生。如果是基于旧知识的导入,可以提问待提高学生,让他们回答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帮助他们巩固已有的知识;如果是通过谈话导入,可以提问优生,让他们回答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并组织语言进行回答,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接下来是先学环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待提高学生,因为他们理解新知识的速度相对较慢。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先为几位待提高学生详细讲解知识点,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整体的学习进度。此时,不宜让待提高学生向优生求助,因为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
随后进入后教环节,即合作探究阶段。在这个环节中,优生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教师可以给他们设定更高的任务要求,除了完成大屏幕上的学习目标外,还需要组织好小组或同桌的合作讨论,确保讨论过程有序进行,并在讨论结束后总结出结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观察到,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往往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色。因此,对于优生的培养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术成绩,还包括常规行为、生活习惯和情绪管理等方面。当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时,他们的学习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升。我们常说,学习成绩是教育的副产品,同时也是学生的主要矛盾,但这二者并不矛盾。
最后是训练环节,即分层练习。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多层次的练习题。基础练习是所有学生都需要掌握的内容,而提升练习和拓展练习则是优生必须完成的部分。待提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其中的一部分或两部分。总的来说,通过以上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在保证待提高学生跟上学习进度的同时,也能满足优生的发展需求,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平衡培优与补差的关系,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仅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努力,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只有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