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基础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高精尖缺’科技人才,还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在两会上,知乎创始人、CEO周源委员的建议与不少代表委员不谋而合。不少代表委员认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亟须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的,没有一支与现代科技进步、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就无法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而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在其中发挥着支撑性作用。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培育高素质劳动者队伍的重要举措。自201x年启动“产改”以来,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新政策,旨在通过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这些政策涵盖了教育培训、技能认证、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例如,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推动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以确保劳动者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技能。同时,政府还出台了多项激励措施,如技能等级晋升制度、优秀技能人才表彰奖励等,激发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然而,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国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职业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部分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未能及时跟上产业变革的步伐,导致培养出的技能人才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其次,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可度不高,一些劳动者对从事技能工作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动力,影响了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和稳定。再次,部分地区和行业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制约了高素质劳动者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引导职业院校紧密对接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二是要强化校企合作,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参与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等工作,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三是要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技能等级认定制度,规范技能竞赛活动,增强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可度和职业荣誉感。四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加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财政投入,落实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激发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五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力宣传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弘扬工匠精神,树立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风尚,吸引更多优秀青年投身技能成才之路。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加强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加大对数字技能基础教育的投入,将计算机编程、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数字技能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面向在职人员开展大规模数字技能培训,特别是针对制造业、服务业等重点行业的从业人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灵活多样的培训服务,帮助他们快速掌握必要的数字技能,适应岗位变化和技术进步的要求。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复合型数字技能人才,支持跨学科交叉融合,鼓励多领域协同创新,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总之,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基石。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不断创新思路和举措,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计划
- 下一篇:审计处长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