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千家万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近年来,xx区将垃圾分类作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尝试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抓手,201x年率先在东阳乡先行先试,然后在洋口、排山等10个乡镇推行,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垃圾源头分类准确率达90%;垃圾减量达50%,日均减量超5吨,大大节约了垃圾转运成本;可腐烂垃圾分类后就地堆肥处理,施于田间果园,实现生态循环。我区相关做法得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深度报道,也被列为全省农村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县(市、区),但我区在进一步推进该项工作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一是垃圾分类的社会共识尚未形成。由于一些群众的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源头分类的意识及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加上垃圾分类治理专业管理人才短缺,垃圾终端处理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二是垃圾分类的工作合力尚未形成。主导垃圾分类的部门联动机制尚未建立,政府考核奖励的长效机制没有形成,宣传力度还不够大。三是“特殊垃圾”不易处理。简单的垃圾回收处理较易进行,但对存在于各类生产生活的有毒有害垃圾,储运难、处理成本高,处理不当也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此外,大件垃圾的处理也是个难题。为进一步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垃圾分类处理的宣传和知识培训。一要通过组织观看宣传片、入户讲解等多种方式,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做到无死角、全覆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要进行层层培训,让广大群众掌握垃圾分类的操作流程,主要是实施:“村民两分法”,引导村民将垃圾分为可腐垃圾与不可腐垃圾,源头上分类入桶;“收运四分法”,垃圾收运单位将收集的垃圾细分为可腐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四类。可腐垃圾就地堆肥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同时减少垃圾运输量,减轻末端处理压力。
(二)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处理的制度体系。一是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明确垃圾分类的标准、程序和要求,为垃圾分类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三是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处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垃圾分类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定期开展检查评估,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四是完善垃圾分类处理的激励机制,通过设置积分奖励、兑换礼品等方式,激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强化垃圾分类处理的技术支撑。一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发适合本地实际的垃圾分类处理技术装备,提高垃圾分类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二是推广应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如智能垃圾桶、物联网技术等,提升垃圾分类处理的精准度和便捷性。三是加强垃圾分类处理的专业人才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技能竞赛等形式,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四是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处理的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定期发布垃圾分类处理情况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垃圾分类处理格局。一是充分发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中来。二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平台,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和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第三方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处理,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垃圾分类处理经验和技术,不断提升我区垃圾分类处理的国际化水平。
(五)解决“特殊垃圾”处理难题。对于有毒有害垃圾,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收集、运输和处置,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可以考虑建设专门的有毒有害垃圾处理中心,配备专业的处理设备和技术人员,确保有毒有害垃圾得到安全有效的处理。对于大件垃圾,可以通过设立固定的大件垃圾投放点,或者采取预约上门回收的方式,方便居民处理大件垃圾。同时,探索大件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如将其拆解成可再利用的材料,或者用于制作再生产品,实现大件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总之,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