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住宅小区停车难、充电乱问题
近年来,为减少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各地高度重视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和充电安全整治,推进力度不可谓不大。从各地整治情况来看,进楼入户、飞线充电等现象较之前有所减少,但效果仍不明显。202x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比202x年上升17.4%,违规停放与充电引发的安全威胁并未减少。为什么明知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和飞线充电风险隐患极大,居民还是不顾劝阻违规停放与充电呢?一是电动自行车车多位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从现实情况来看,固然有居民存在麻痹大意、侥幸心理,安全意识不到位的原因,但停车难也是导致安全事故频发情况下仍然违规停放不止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达3.5亿辆,平均每4个人就拥有一辆,并以每年3000万辆以上的速度继续增长。但电动自行车在居民小区内的停放点,主要以自行车棚为主。虽然绝大多数小区都会配建自行车棚,但基本上都是按照自行车停放空间标准来规划和设计的,没有考虑到电动自行车的停放特点。而且,城市居民小区尤其是各类保障房小区和老旧小区,人口密度较大、电动自行车数量多,现有的自行车棚远远不能满足停放需求,居民只能“望棚兴叹”。有的小区积极拓展思路,在地下停车场等新辟空间增设集中停放和充电点,但居民接受度不高,对化解违规停放难题作用有限。二是充电设施不足与充电价格较乱导致居民体验感不佳。由于续航里程有限,电动自行车充电频次较高,但很多住宅小区没有充电设施或无法提供充足的充电设施。除了充电设施少与需求车辆多之间的矛盾外,充电价格乱的现象也比较突出。从走访情况来看,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主要有按时间、用电量、功率和次数等收费方式。对于这几种情况,居民接受度最高的是按用电量收费的方式,因为其较为灵活、计算方式简单明了。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综合施策,切实提升居民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的安全性和便利性。首先,应加大对电动自行车停放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在新建小区和老旧小区改造中,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设施作为标配纳入规划。对于现有小区,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物业和社区利用闲置空间,如地下停车场、空地等,合理增设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点。同时,对于一些人口密度高、电动自行车数量多的小区,可以考虑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设更多的集中停放和充电场所,以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
其次,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收费标准,提高居民的使用意愿。目前,各地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收费标准不一,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导致居民在使用过程中感到不便和不公平。因此,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会同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等,共同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确保充电费用公开透明、合理公正。此外,还可以探索实施分时段、分区域的差异化定价机制,比如在非高峰时段提供优惠电价,鼓励居民错峰充电,既缓解了电力负荷压力,又降低了居民的充电成本。
再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尽管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部分居民的安全意识仍然较为淡薄,对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和充电的危害认识不足。为此,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知识,增强居民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可以组织专家和志愿者深入社区,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播放警示视频等,帮助居民了解违规停放和充电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同时,还应加强对物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保障小区的安全稳定。
最后,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解决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居民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同时,要建立定期检查和评估制度,对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此外,还要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作用,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动自行车停放难、充电乱的问题,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总之,解决好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问题是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高的标准,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警示教育片《敬畏》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