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气文气助力文化体制改革
之江文化中心是杭州的新地标,也是全国体量最大的省级公共文化设施集群、现代复合型文化综合体,它由博物馆、非遗馆、图书馆、文学馆等不同性质的四馆组成。它在启用之初就强化顶层设计,创新“政府主导、国企担当、市场运作、多元互补”的一体化运营模式,明确由浙江省文投集团负责整体运营。为发挥省属国企运营平台功能性和市场性融合优势,之江文化中心创新多方协同联动管理模式,改四馆“各管一摊”为“共议共谋”,从服务保障、造节策展、宣传推介、资源共享等方面构建协同联动机制,让内容与传播同频共振。通过多方资源共享,跨域、跨级、跨界协同21家政、企、事、校单位形成协同合作网络。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物业服务仅需421人,比正常运维量精简了三分之一以上……从各打“小算盘”到融合“算大账”,专业的运营和保障团队,多样化的需求分析和产业引进,联合式的品牌效应让之江文化中心从“网红”做到“长红”。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设施建设硕果累累,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创园、文化街区、文化礼堂、党群服务中心等,一批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发展使命的公共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不乏备受瞩目的“网红打卡地”。但是,“网红”会“过气”,“打卡”会“一瞬”,如何将这些文化设施的短期热度转化为持久的文化影响力和社会效益,成为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之江文化中心的成功实践,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启示。首先,文化设施的建设与运营需要高度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之江文化中心在建设之初,就确立了“政府主导、国企担当、市场运作、多元互补”的运营模式,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后续运营的高效有序。政府的主导作用在于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国企的担当则体现在对项目的专业管理和市场运营能力的提升,市场运作机制能够有效激活社会资本的参与热情,而多元互补则强调了文化设施在内容和服务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种模式不仅保证了文化设施的公益属性,也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文化设施的运营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管理机制。之江文化中心通过建立多方协同联动的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各自为政”的运营模式,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四馆之间的协同合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促进了内容和服务的创新。例如,在重大节日和文化活动期间,四馆共同策划和组织主题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观众,也提升了文化设施的社会影响力。此外,之江文化中心还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用户体验,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进一步扩大了文化影响的范围和深度。
再次,文化设施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社会各方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之江文化中心通过与21家政、企、事、校单位的合作,形成了一个协同合作网络,这不仅为文化设施的运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支持,也为社会各界参与文化建设搭建了平台。例如,与高校的合作,不仅为文化设施提供了学术支持和人才保障,还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和研究的机会;与企业的合作,则为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推广提供了新的渠道和空间。这种开放合作的模式,不仅丰富了文化设施的内容和服务,也增强了其社会价值和影响力。
最后,文化设施的运营需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之江文化中心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通过引入优质的文化产业项目,开展各类文化消费活动,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例如,通过举办文化创意市集、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也带动了周边商业的发展,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同时,之江文化中心还注重社会效益的实现,通过开展公益文化活动、免费开放日等方式,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体现了文化设施的公益属性和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之江文化中心的成功运营,不仅为我国文化设施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也为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未来,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贯彻,我国文化事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之江文化中心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文化综合体,为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