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新时代加强人民政协政治认同机制探析
人民政协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生长于中国的社会土壤并经长期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也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任务,如何处理好多样性与一致性的关系、巩固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就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时代任务。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1]。这就意味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大人民政协凝聚人心、增进共识的内涵和机制研究,以人民政协为平台和渠道,增进党外人士的政治认同,体现“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时代命题。
政治认同的概念由路辛·派伊(Lucian Pye)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意指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通过持续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在内心形成的对国家制度设置、运行机制、政治理念等方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政治认同有助于公民明确身份归属,从情感和心理上对所处的政治生态系统产生依赖和认可,可以细分为价值层面的内涵剖析和实践层面的程序设定两个方面。在以民族国家为核心构建的现代政治话语体系中,政治认同为显性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内在动力,它不仅是一种情感上的归属,更是一种行动上的支持。因此,加强人民政协的政治认同机制建设,不仅是提升政协工作效能的需要,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民政协的政治认同机制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社会思潮更加多元,利益诉求更加复杂,这对人民政协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为人民政协创新工作机制、拓展履职空间提供了广阔舞台。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的政治认同机制建设,成为当前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加强理论武装,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理解。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人民政协应将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开展集中学习等方式,不断提升政协委员和工作人员的理论素养。同时,要结合政协工作的特点,深入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统战思想、民主协商思想等内容,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履职行动,确保政协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其次,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承担着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职责。要通过搭建平台、丰富载体,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委员和各界人士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特别是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专题调研、协商议政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深入交流讨论,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此外,还要注重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他们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再次,完善制度机制,提升履职效能。制度是根本,机制是保障。要加强人民政协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确保政协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进行。要优化政协组织结构,合理设置专门委员会,明确职能定位,提高工作效率。要完善协商议政制度,规范协商流程,提升协商质量,使协商议政真正成为政协履职的重要方式。要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加强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的监督,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要完善提案办理机制,提高提案办理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委员的意见建议得到有效落实。通过这些措施,不断提升政协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增强政协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最后,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履职能力。队伍是基础,能力是关键。要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严把入口关,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优秀人才加入政协组织。要加大对政协委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提升委员的履职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委员履职评价机制,对委员的履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良好的履职氛围。同时,要加强政协机关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政协干部队伍,为政协工作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总之,加强人民政协的政治认同机制建设,是新时代赋予人民政协的新使命、新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不断深化理论武装、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完善制度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政协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