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膜使用量及产生的废旧农膜量不断增加,“白色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为应对这一挑战,我们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作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坚持“治理”为主,注重“长效”,追求“创新”,积极探索废旧地膜回收处理的新途径,努力构建“田间回收有网点、产业发展有龙头”的工作模式,全力破解废旧地膜治理难题。
首先,制定政策,强化保障。自20xx年起,连续四年发布《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收购站、专业合作社、废旧污染治理示范点建设等纳入县级财政扶持范围,通过“以奖代补”、“以旧换新”等多种方式,不断完善废旧地膜回收处理体系。截至20xx年,县级财政累计投入补助资金超过300万元,用于废旧地膜的回收加工,累计回收废旧地膜20xx多吨,有效推动了废旧地膜的回收再利用工作。
今年,县政府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整合玉米制种财政奖补大县项目资金300万元,重点支持废旧地膜回收的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个体经营网点。对于制种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如果推广使用0.01毫米以上厚度的地膜,并且完成废旧地膜回收,且回收率超过80%,每吨将获得1000元的资金补助。此外,县财政还为各镇拨付1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废旧地膜回收,对农户上交废旧地膜每公斤给予1元的资金补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参与废旧地膜回收的积极性。
为了确保废旧地膜回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县种子管理局与各制种企业签订了废旧农膜回收协议,明确将废旧农膜回收作为制种企业评星定级和落实制种基地的必要条件。各村社在与制种农户签订协议时,每亩预扣100元制种款作为地膜和秸秆回收保证金,确保秋收后地膜和秸秆能够及时清理回收,从而建立起“谁污染、谁治理”的长效机制。
为加强组织领导,县、镇两级成立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农膜市场的监管和废旧农膜治理的日常管理工作。县委、县政府还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通过这些措施,我们不仅有效解决了废旧地膜的污染问题,还促进了农业的绿色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完善废旧地膜回收处理机制,为建设美丽宜居的农村环境作出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