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群众满意度”将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在5000多字的全会公报中,“人民”二字出现了10多次,“改革”一词出现了50多次。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紧密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目标,主动投身到改革当中,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将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在“常思常行”中夯实民生之本,以真挚热心倾听“群众心声”,确保“心之所向皆贴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新中国一路走来,每个时期都有影响命运发展的关键抉择,无论是从农村“厕所革命”到城市垃圾分类,还是从防治“小眼镜”到推进清洁取暖,逻辑起点与价值依归一以贯之,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每一项改革举措都充分体现出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决定》有关要求,深刻领会“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真谛,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带着责任深入基层一线察民情、听民声、体民意,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不满意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据,把“人民至上”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
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一项政策任务,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方向,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坚持、持续努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为了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实效,必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改革的效果如何,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要定期开展改革成效评估,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和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更要注重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同时,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在改革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形成良好的改革氛围。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增强推动改革的本领。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依法依规解决问题,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要强化问题导向,聚焦改革中的难点堵点,敢于攻坚克难,勇于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要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既要有全局视野,又要注重细节落实。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和支持各地结合实际创新改革举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要注重改革的协同性和整体性,避免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确保各项改革措施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同时,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和长远性,既要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在于落实。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确保改革任务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改革任务落实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每项改革任务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要加强督促检查,定期跟踪问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改革任务按时保质完成。要注重总结经验,及时提炼改革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形成制度性成果,为深化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去。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开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