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干部乱为不为决不姑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各级组织部门要针对干部思想之结、作风之弊、后顾之忧、能力之虚,制定科学合理的“诊治方案”,精准祛除干部乱为不为。乱作为是少数干部“只看政绩账、不买良心账”的躁动表现,剖其内在,是责任心缺失,究其根源,是政绩观错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要聚焦干部思想之结,注重结合干部教育培训、党的组织生活等开展政绩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将“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等作为修身立业的标尺,时时度量自身行为,让正确政绩观成为心灵深处的压舱石、决策处置的边界线。同时,树牢实干实绩风向标,用好政绩考核指挥棒,推动党员干部既咬定青山不放松做好显功,又不舍尺寸之功、不捐毫末之益做实潜功。少数干部见到工作“两手一摊”,碰到问题“两眼一闭”,出现了“佛系”“躺平”“摆烂”等不作为的消极症。扶正必须祛邪,激浊方能扬清。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是对干部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和鞭策。坚持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多到现场看、多去一线听,坚决把尸位素餐的“拉下马”、干出实绩。
在实际工作中,各级组织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确保选人用人公平公正,避免“关系户”“走后门”等现象的发生。通过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将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形成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对于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的干部,应当给予充分的认可和奖励;而对于那些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干部,则要严肃问责,甚至予以撤职处理。这样,才能真正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激发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此外,加强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问题的重要手段。各级党组织应当定期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其中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如专题讲座、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使党员干部在学习中受到教育,在实践中得到锻炼,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做到知行合一。
在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问题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一方面,通过设立举报信箱、开通网络平台等方式,拓宽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干部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群众评议机制,定期组织群众对干部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成效等方面进行评议,将评议结果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这样,既能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又能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促进干部作风的根本好转。
面对新时代的新任务新要求,各级组织部门还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比如,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干部信息数据库,实现干部信息的动态管理,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还可以探索实施“互联网+干部培训”模式,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学习、远程教育等活动,提高培训的覆盖面和实效性。通过这些措施,不断提升干部的能力素质,确保他们在应对复杂局面时能够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总之,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努力,久久为功。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各级组织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担负起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重任,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