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炎炎夏日,秦巴秀水掩映之间,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汉水源国家湿地公园,一条清澈小溪蜿蜒淌出,溯溪而上,红豆杉、香果树等漫山遍野、郁郁葱葱,游人如同行走在水墨丹青画卷中,美不胜收。河谷腹地深处,奇峰怪石点缀,飞瀑流泉高悬,旁边崖壁上镌刻着“汉江源”3个大字。“天上银河,地上汉水,三千里汉江就是从这里发源的”。宁强县汉源街道汉水源村党支部书记王光俊介绍说。汉水源国家湿地公园地处宁强县汉水源村,距县城13公里,是汉江发源地、“一江清水送京津”的水源地。202x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陕西遵照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牢记“国之大者”,持续加强秦岭陕西段生态环境保护,助力秦岭生态环境实现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xx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宁强乃至整个陕南地区,都是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肩负着守护一江清水沉甸甸的责任。被称为“汉水源头第一村”的汉水源村,自然成为保护汉江水源的“排头兵”。“以前一遇到下雨,河水就成了‘浑汤’。村里人当时都是从河里取水,存到缸里好长时间才能沉淀下来”。汉水源村村民张继荣感慨地说,“现在,水质没得说,清澈见底,我们喝的水都来自这。”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汉水源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首先,加大了对水源地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确保流入汉江的每一滴水都是干净的。其次,通过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恢复和扩大了森林覆盖率,增强了水源涵养能力。再次,加强对村民环保意识的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村民们深刻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如今,汉水源村已经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负责的良好氛围,村民自发成立了多个环保志愿者队伍,定期巡查河道,清理垃圾,监测水质变化,确保汉江源头的清洁。
除了汉水源村的努力外,宁强县也在全县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生态环境保护行动。202x年以来,宁强县累计投入资金数千万元,用于水源地保护和生态修复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包括了对汉江源头的保护,还涵盖了整个汉江流域的综合治理。例如,宁强县实施了汉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建设生态护岸、人工湿地等方式,提高了河流的自净能力。同时,还启动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村生活污水直排问题,有效减少了对汉江水质的影响。此外,宁强县还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对于那些因保护水源地而放弃发展机会的村庄和个人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既保障了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又激发了他们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宁强县还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多项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为汉江水源地保护提供了科技支撑。比如,通过引进先进的水质监测设备和技术,实现了对汉江水质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再如,利用遥感技术对汉江流域的植被覆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提供了依据。此外,宁强县还积极参与跨区域合作,与上下游地区建立了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共同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确保汉江水质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汉江水源地保护的同时,宁强县也没有忽视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该县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特别是生态旅游和有机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汉水源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不仅增加了当地的旅游收入,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宁强县还鼓励农民种植有机农产品,如茶叶、中药材等,这些产品因其品质优良而受到市场欢迎,帮助农民实现了增收致富。这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使得宁强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宁强县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方面,将进一步完善汉江水源地保护体系,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汉江水质长期稳定达标;另一方面,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努力把宁强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实现“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美好愿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总之,宁强县通过多措并举,全面加强汉江水源地保护,不仅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了坚实的水源保障,也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宝贵经验。这充分体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责任担当和智慧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宁强县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勇担时代使命,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