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城乡要素流动梗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全面部署。其中,能否在更深层次打通城乡要素流动的梗阻,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实现要素资源全域、全环节的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成为新时代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的关键。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是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从宏观层面看,推动各类要素在城乡间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能有效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是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同时,推动城乡要素顺畅流动、合理配置,还能更好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而形成更大规模的发展增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仍存在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城乡要素流动的重要性,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首先,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有序流动。户籍制度是影响城乡人口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市落户条件,简化落户手续,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为此,应进一步优化户籍政策,降低落户门槛,特别是对于中小城市和县城,要实行更为宽松的落户政策,鼓励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同时,要加强农村人口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提升其就业能力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确保人口流动的有序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要素自由流动的基础。目前,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地区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制约了城乡要素的高效流动。为此,应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同时,要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创造良好条件。
再次,要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土地是城乡发展的重要资源,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还不够成熟,土地流转价格机制不健全,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此,应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程序,确保农民土地权益不受侵害。同时,要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方式,如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
此外,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支持城乡产业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合理的金融资源配置对于促进城乡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较为突出。为此,应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农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同时,要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提高农村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为城乡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最后,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当前,我国城乡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农村科技创新资源匮乏,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应加大对农村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同时,要搭建城乡科技合作平台,促进城乡科技资源的共享与交流,推动科技成果在农村地区的转化应用,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总之,打通城乡要素流动的梗阻,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破解城乡要素流动难题,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等一系列举措,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