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博范文网 首页

工匠精神融入新时代高职教育

2024-12-19 华博范文网

  工匠精神融入新时代高职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这一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培养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的高度重视,为职业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塑工匠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工匠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深刻阐明了工匠精神源于劳动实践的精神内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职业教育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必须立足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以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基础为出发点,教育引导学生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融入学习和工作的全过程。工匠精神是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特征和灵魂。高职教育要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工匠精神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职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更高。因此,高职教育必须紧紧抓住培养工匠精神这一关键环节,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学生成为既懂技术又具匠心的复合型人才。这不仅是高职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弘扬工匠精神,首先需要从教师队伍做起。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关键。高职院校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引进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将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入课堂,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此外,还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确保教师能够胜任工匠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其次,高职教育应注重课程体系的构建,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之中。在专业课程方面,应结合行业特点和岗位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自身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在通识课程方面,则应开设与工匠精神相关的选修课,如职业道德、创新创业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和道德品质。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驱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再者,高职教育应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浓厚的工匠精神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对于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工匠精神主题讲座、展览、论坛等活动,邀请行业内的知名工匠和优秀校友回校分享成长经历和工作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职业认同感。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工匠精神奖、优秀毕业生奖等奖励机制,表彰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树立典型榜样,激励广大学生向先进学习,争做新时代的大国工匠。此外,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最后,高职教育应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路径,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在全球化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满足国内需求,还要具备国际竞争力。高职院校应积极寻求与国外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开展师生互访、联合培养等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其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还应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国际技能大赛,展示中国工匠的风采,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工匠精神是高职教育的灵魂,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通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校园文化建设、国际化办学等多方面的努力,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