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微路径”强化农村党员教育管理
聚焦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创新工作举措,优化管理路径,探索实施“五微”工作法,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打造“微网格”,促进党员“全员参学”。构建从乡镇到村组的党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将86个村划分成725个小网格,每个网格根据党员数量、基本情况,设置数量不等的“微网格”,形成乡镇-村-组-户的“四级联动”模式。微网格长由党小组长担任,将生活、工作在微网格内的所有党员组织起来,就近灵活开展政策宣传、民情收集等思想教育工作,有效解决农村党员、流动党员组织学习及活动难等问题,确保了每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拓宽“微平台”,方便党员“适时就学”。依托微博、微信、QQ等新载体,组建网格学习交流群,实时推送党建动态、典型故事、政策法规等,并定期组织线上交流讨论活动,加强外出流动党员与在家党员的沟通联系,把党员连在“线上”。充分发挥“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平台优势,拓宽党员学习“掌中宝”方式,多渠道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开展教育培训,方便党员灵活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培训。目前,全县组建党支部学习交流群136个,参与在线学习党员4100余名。推送“微党课”,帮助党员“按需选学”。结合“党课开讲啦”活动,组织各条战线上表现突出的典型人物走基层、进社区、入农家、到企业“讲党课”600余场次,通过讲经历、讲感受、讲收获,用沾泥土、接地气、冒热气的鲜活事例诠释理论、真理,引发思考,激发情感共鸣,增强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实施“微项目”,助力党员“实践助学”。为使党员教育管理更具实效性,积极探索“微项目”管理模式,鼓励和支持党员结合自身特长和所在地区的实际需求,自主设计并实施“微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环境整治、扶贫帮困、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既解决了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也锻炼了党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例如,在某村,党员们自发组织了一支环保志愿队,定期清理河道垃圾,宣传环保知识,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还增强了村民的环保意识。在另一镇,党员们针对留守儿童较多的情况,开设了周末辅导班,免费为孩子们提供作业辅导和兴趣培养,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好评。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党员们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宗旨的理解和认识,坚定了理想信念,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开展“微考核”,确保党员“持续进步”。为了更好地检验党员教育管理的效果,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微考核”机制,通过定期评估党员的学习情况、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全面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发展状况。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于表现优秀的党员给予表彰奖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党员及时进行提醒谈话,帮助其改正不足,不断提升。同时,考核过程注重公平公正公开,确保每位党员都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接受评价,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此外,“微考核”还特别关注党员的实际贡献和社会影响,鼓励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
深化“微服务”,推动党员“精准助贫”。结合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行“微服务”模式,组织党员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政策宣讲、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等服务,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困难。例如,在某县,党员志愿者们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到当地特色农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后,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和网络平台,帮助农户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同时,他们还邀请农业专家进行现场授课,传授种植养殖新技术,提升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在另一个乡镇,党员们针对部分贫困户缺乏启动资金的情况,协调金融机构提供小额信贷支持,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服务,党员们不仅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增进了感情,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总之,通过实施“五微”工作法,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下一步,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创新和完善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新时代农村党员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