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强国目标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逻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用“七个聚焦”来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其中之一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提出“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健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体制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而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路径之一。因此,厘清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引领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以文化强国目标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逻辑
《周易》有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即是说,通过对人的人文教化,可以塑造人的道德品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帮助人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使世界变成一个光明美好的世界。由此可见,道德是文化化成的结果,文化建设对道德建设具有引领作用。梁漱溟提出,文化是“生活的样法”,蔡元培认为,文化是“人生发展的状况”,他们都强调人的生活与发展状况是理解文化的起点和关键。文化流动在个体的生存和社会的运行过程之中,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它不仅是个体德性和社会美德的造血机制,而且对社会经济和政治具有能动作用。文化不仅是民族的精神标识,更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的力量更加凸显,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将公民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文化的力量引领道德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 下一篇:为基层干部抓落实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