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首先,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出席这次研讨会,把脉XX发展,指导谋划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刚才,XX教授就我市的发展现状、基础条件以及发展粉末冶金先进制造产业的初步想法做了一简要介绍。相信通过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将对我市产业的发展、对XX城市转型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我们将认真研究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是着眼城市转型,切实增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紧迫感责任感
第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市把握发展主动权、抢占竞争制高点的必然选择。XX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过去XX的经济增长主要建立在过多地消耗资源的基础上,造成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等弊端。随着主导资源的逐渐枯竭,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当前,XX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在的发展动因,都要求我们必须走城市转型,产业升级的路子。XX要实现城市转型,经济转型是根本,产业转型是突破。我们要实现加速崛起、走在中部前列,就必须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以更大的气魄和力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在新一轮产业分工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第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市调整经济结构、推动转型发展的根本途径。现代经济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相继出现了一轮又一轮的高增长产业群,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我市过去30多年的发展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发展主要靠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新世纪以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这些优势产业虽然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但随着宏观环境深刻变化,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迫切需要有新的产业引领经济发展。
第三,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全球化背景下,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其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强带动效应,成为城市之间竞争的新焦点。对于XX来说,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应对资源枯竭压力的有效手段,更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各地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应抓住这一契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各类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集聚,从而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是立足现有基础,科学规划布局,明确发展方向
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合理确定重点领域和优先次序,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根据我市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建议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布局:
新材料产业:新材料是现代工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市在金属材料、化工材料等领域已有一定的积累,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特别是在高性能合金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等方面,要力争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
2. 新能源产业:能源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国内节能减排的压力,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已成为必然趋势。我市应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特点,加快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建设,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时,积极探索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等前沿领域,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3. 生物医药产业: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社会健康需求增加,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我市具备良好的医药产业基础,在化学药、中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下一步,要加大对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投入,推动传统医药向现代生物医药转型升级。此外,还应注重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引进先进技术成果,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4. 节能环保产业: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市作为资源型城市,在节能减排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为此,必须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具体措施包括推广高效节能设备和技术、开展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等。通过上述努力,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质量,还能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三是强化创新驱动,完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环境
科技创新是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为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破解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高层次人才载体,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科技人才。
2.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政府职能配置,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能。改革科技评价机制,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倾向,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3. 加强金融支持和服务:拓宽融资渠道,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资金需求。设立专项资金或产业基金,重点扶持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鼓励商业银行开发适合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降低贷款门槛,简化审批流程。积极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
四是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确保任务落实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协同推进。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位。加强对各县区、各部门工作的指导督促,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
2. 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在土地供给、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倾斜,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争取更多的政策红利落地见效。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提高社会各界知晓度和参与度。
3. 营造良好氛围: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意义。通过举办论坛、展览、培训等活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和技术对接。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报道典型事迹和先进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总之,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XX实现城市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力开创XX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