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博范文网 首页

党课: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4-12-22 华博范文网

  专题讲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同志们: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强调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做到改革与法治同步推进,使改革与法治的辩证统一达到新的高度,从而不断破解改革新难题、开创法治新局面。今天主要围绕“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给大家做一次专题辅导。

  一、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切实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在领导和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高超政治智慧、坚定战略定力、强烈责任担当,深刻阐述了政治与法治的关系。这些重要论述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体现了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又蕴含着对未来发展的深远思考。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还吸收了人类法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法治体系。

  具体而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十一个坚持”。这包括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十一个坚持”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理论体系,为我们理解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提供了明确指引。

  二、准确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确保改革措施于法有据、有序推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了我们党坚持依法治国的决心和信心。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战略部署的精神实质,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改革举措,确保各项改革措施于法有据、有序推进。

  首先,要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立法。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通过立法来规范和引导。例如,在经济领域,要加快完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推动形成更加完善的市场规则体系;在民生领域,要加大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立法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在环境保护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

  其次,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思维,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确保行政行为合法合规。要继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坚决纠正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不断提高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要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再次,要着力提升司法公信力。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信力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心。为此,我们要大力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司法责任制,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高司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要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建立健全司法纠错机制,坚决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切实维护司法权威和公信力。

  三、充分发挥法治引领和保障作用,推动改革与发展有机统一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必须依靠法治来引领和保障。只有把改革纳入法治轨道,才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取得实效。我们要始终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实现改革与法治良性互动。

  一方面,要通过立法引领和推动改革。对于那些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要及时上升为法律制度,使其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例如,近年来,我国在商事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功经验应当及时转化为法律规范,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对于一些正在探索中的改革事项,可以通过制定先行先试的法规或政策文件,为其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鼓励和支持改革创新。

  另一方面,要通过法治巩固和拓展改革成果。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原有的法律制度可能会出现滞后或不适应的情况。因此,我们要根据改革的新进展、新要求,及时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其始终符合实际需要。此外,还要加强对改革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确保改革措施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强化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公民共同努力。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

  一是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法治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治素养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常抓不懈。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宪法法律知识,普及基本法律常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要创新法治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立体化、全方位的法治宣传平台,扩大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特别是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要推进全民守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促进全体公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履行法定义务,维护法律尊严。要建立健全守法激励机制,对守法模范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全社会学法守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少数,其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直接关系到法治建设的成效。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法律知识,熟练掌握依法办事的方法和技能,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将法治建设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促使领导干部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总之,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