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推进基层减负的调研报告:负担在基层根子在上面减负需联动
为全面掌握全县基层负担情况,探索切实可行的减负举措,202x年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由X县委办牵头,从县政府办、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抽调人员,组建基层减负工作专班,深入乡村两级开展调研。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基层干部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找出问题根源,提出有效解决方案,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的具体落实。
一、走基层、察实情
一摸清基层负担重在哪里?
专班成员认真学习了上级基层减负文件会议精神,并通过现场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县28个乡镇(街道)开展了调研,其中重点选取5个乡镇(街道)、19个村(社区)进行了“解剖麻雀”式调研,听取了两级书记的情况介绍和对策建议。从调研情况来看,基层负担问题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其中基层表现突出、干部反映强烈的主要有“八座大山”:
一是“文山会海”反弹回潮、隐形变异。虽然“两办”对文件会议进行了总量管控、严格把关,但通过调研发现,文件方面,相关部门存在不发“红头”发“白头”,不发正式文件发便函等现象,文件数量依然较多。据某某乡镇(街道)初步统计:1-11月通过协同平台收文2615个,其中需要书记阅示的858个,平均每个工作日接近4个;还有部分单位统筹协调不够、文件反复修改,导致一文多发现象。比如,9月15日,县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开展“两节”前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的通知》,县文旅广体局又转发同一通知,增加了基层的工作量和负担。
二是检查考核过多过频、层层加码。各级各部门频繁开展各类检查考核,使得基层干部疲于应付。一些检查考核内容重复交叉,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基层干部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准备材料、迎接检查。例如,某乡镇在短短一个月内接受了来自不同部门的7次检查,每次检查都需要准备不同的材料,极大地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
三是过度留痕、形式主义严重。许多工作要求留下痕迹,如填写表格、拍照记录等,但实际上这些痕迹并未真正反映工作实效,反而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有的地方为了应付检查,甚至出现了伪造数据、编造材料的现象,严重背离了工作的初衷。
四是责任下移、压力传导不当。一些部门将本应由自身承担的责任转嫁给基层,使基层干部承担了过多的压力和风险。例如,某部门将一项复杂的政策解读任务直接下达给乡镇,而乡镇并没有相应的专业力量来完成,只能硬着头皮上阵,结果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还引发了群众不满。
五是资源分配不均、保障不足。基层工作往往面临人手少、经费紧的问题,特别是在偏远地区,这种矛盾更为突出。由于资源有限,很多工作难以有效推进,导致基层干部心有余而力不足。例如,某贫困山区的村委会,每年只有几千元的办公经费,却要负责几十项工作任务,根本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六是信息化建设滞后、效率低下。尽管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基层应用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许多信息系统操作复杂、功能单一,且各系统之间互不兼容,导致基层干部需要重复录入数据,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例如,某乡镇干部反映,为了完成一个简单的统计任务,需要在三个不同的系统中分别录入数据,极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七是培训指导缺失、能力提升受限。基层干部普遍反映,他们缺乏必要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尤其是在面对新政策、新技术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由于培训机会有限,很多干部只能依靠自学或向同事请教,这不仅影响了工作质量,也制约了个人成长和发展。例如,某乡镇干部表示,自从实施新的扶贫政策以来,他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相关培训,只能靠自己摸索,导致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八是心理压力大、职业倦怠明显。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和繁重的任务,使得基层干部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一方面,他们要应对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还要承受来自上级和群众的双重期望。长此以往,不少干部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对工作失去了热情和动力。例如,某村支书坦言,他已经连续多年没有休过完整的假期,每天都在忙于各种事务,身心俱疲,对未来感到迷茫。
二、找根源、挖病灶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基层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领导观念落后,政绩观偏差。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思维模式处理问题,过分追求形式上的成果,忽视了实际效果。例如,某些部门为了显示工作成效,热衷于搞大规模活动、建大型项目,而不顾基层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基层负担,也容易引发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二是制度设计不合理,执行不到位。现有的制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漏洞和盲区,未能充分考虑到基层的实际需求和困难。例如,一些政策文件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基层在执行过程中无所适从。此外,监督问责机制不健全,对违反规定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使得一些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
三是资源配置失衡,发展不均衡。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资源配置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滞后,严重影响了基层工作的开展。同时,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优秀干部不愿到基层工作,进一步加剧了基层的困境。
四是信息化水平低,管理成本高。当前,信息化建设尚未完全覆盖到所有基层单位,许多地方仍然依赖手工操作和传统手段进行管理,效率低下、成本高昂。而且,信息系统的整合程度不高,数据共享难,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五是干部培训体系不完善,能力培养欠缺。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内容陈旧、方式单一,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同时,培训机会有限,覆盖面不广,很多干部得不到应有的提升机会,影响了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出实招、见实效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条具体的减负措施:
一是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正确政绩观。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注重实际效果,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文件和检查考核,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例如,可以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各项政策措施的效果进行跟踪问效,确保其真正惠及群众。
二是优化制度设计,提高执行力。要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其更加科学合理、贴近实际。对于已经出台的政策文件,要及时清理修订,删除不适应新形势的内容,增加具有可操作性的条款。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督查机构,定期对基层工作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是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均衡发展。要加大对基层的财政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改善其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扎根基层。例如,可以通过提供优厚待遇、搭建广阔平台等方式,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充实基层干部队伍。
四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效能。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信息技术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现代办公工具和技术,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例如,可以开发统一的综合管理平台,集成各类业务系统,方便基层干部使用。
五是完善培训体系,增强干部能力。要构建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根据不同岗位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创新培训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培训覆盖面,让更多干部受益。例如,可以利用网络课程、远程教育等手段,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活动,帮助基层干部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
总之,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地推进这项工作,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激发基层活力,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