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深刻认识保护性耕作在农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保护性耕作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
(二)推进保护性耕作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推进保护性耕作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
二、准确把握全区保护性耕作推进过程中的现状与问题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三、明确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全区保护性耕作重点工作
(一)总体目标
(二)重点任务
四、加强组织领导,为保护性耕作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一)强化责任落实
(二)加强部门协作
(三)营造良好氛围
……
在全区保护性耕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保护性耕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总结近年来全区保护性耕作工作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当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凝聚合力,推动全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参加今天会议的有相关领导,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各XX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农业负责同志、农业农机站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全区保护性耕作实施农户代表、农业合作社代表和农业企业代表等。刚才,XX镇、XX街道、区农业农机推广中心等部门和地区作了汇报发言,大家结合各自实际,介绍了保护性耕作工作的经验做法、取得的成效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讲得都很具体、很实在,也很有借鉴意义,我都同意,希望大家相互学、取长补短,切实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下面,结合全区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保护性耕作在农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保护性耕作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保护性耕作作为一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对于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从全国来看,多年的实践表明,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区域,粮食产量普遍比传统耕作区域提高5%-10%。例如,吉林省XX市通过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近五年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3.2%,其中玉
……略……
多个环节,每亩地需要投入劳动力3-4个工日,而实施保护性耕作,借助新型免耕播种机等农业机械,每亩地仅需0.5-1个工日,效率提高了3-5倍。县农业合作社实施保护性耕作后,每年可节省劳动力成本30%以上,同时腾出了大量劳动力从事其他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性耕作还减少了农田作业次数,降低了农业机械的磨损和维护成本,提高了机械的使用寿命。从长远来看,推进保护性耕作,有利于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们要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让更多的农民从中受益。
二、准确把握全区保护性耕作推进过程中的现状与问题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保护性耕作的决策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技术推广,保护性耕作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推广面积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区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XX%,较五年前增长了XX%。在镇、街道等重点区域,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占比达到XX%以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二是技术模式不断完善。结合全区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作物品种和气候条件,探索形成了以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为重点的多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如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小麦秸秆还田少耕技术等,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三是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了个县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个镇级示范片,示范面积达到万亩。通过示范基地的引领带动,让农民直观地看到了保护性耕作的效果,增强了农民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四是培训体系逐步健全。依托农业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机构和企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累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农机手和农民万人次,提高了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知度和应用能力。五是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关于推进保护性耕作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了专项补贴资金,对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每亩元的补贴,近五年累计投入补贴资金XX万元,有效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区保护性耕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技术推广不均衡。不同区域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镇(街道)对保护性耕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推广力度不大,实施面积较小,一些偏远山区和丘陵地区的推广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二是农民认知度有待提高。虽然通过多年的培训和宣传,部分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有不少农民受传统耕作观念的影响,担心免耕播种会影响出苗率、导致病虫害发生等,对新技术持观望态度,接受程度不高。据调查,全区仍有XX%的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了解不深,XX%的农民表示不愿意尝试新技术。三是配套设备不足。目前,全区适合保护性耕作的免耕播种机、秸秆还田机等农业机械数量不足,尤其是大型、高性能的机械缺乏,难以满足大面积推广的需求。同时,一些老旧机械性能不稳定,作业质量不高,影响了农民的使用积极性。四是技术服务不到位。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尤其是缺乏既懂农业技术又懂农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在技术指导、故障维修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部分地区在技术推广过程中,重培训、轻指导,重宣传、轻服务,导致一些农民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影响了技术应用效果。五是政策保障机制不完善。虽然区里出台了相关补贴政策,但补贴标准相对较低,补贴范围较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不够,激励作用有限。同时,缺乏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研发、示范推广等方面的长期稳定投入,制约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当前,保护性耕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国家层面来看,、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将保护性耕作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力度。农业农村部将保护性耕作列为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之一,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要求。从全省来看,、把保护性耕作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为我们推进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从全区来看,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农民对新技术、新装备的需求日益增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为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近年来全区在保护性耕作试点示范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和示范农户,为大面积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全区保护性耕作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明确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全区保护性耕作重点工作
(一)总体目标
按照国家和省的总体部署,结合全区实际,今后一个时期,全区保护性耕作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全区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万亩,占全区适宜区域耕地面积的XX%以上;建立健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体系、服务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形成适合全区不同区域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配套装备;实现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土壤质量明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为全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任务
1.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扩大实施面积
一是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依托省内外农业科研院校和推广机构,建立产学研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针对全区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开展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研究,重点解决免耕播种出苗率、秸秆覆盖均匀度、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难题,不断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适合我区农业生产实际的新型免耕播种机、秸秆还田机等装备,提高机械的智能化、 ……
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