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2025-08-21

  目录/提纲:……

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二)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三)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支撑

  二、总结工作成效,客观分析当前综治中心建设的成绩与不足

  (一)前期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二)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深化标准化阵地建设,打造基层治理坚实堡垒

  (二)强化多元化力量整合,构建协同治理工作格局

  (三)推进智能化科技应用,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

  (四)优化精细化服务供给,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

  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X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总结今年以来我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全力构建“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基层治理平台,推动全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参加今天会议的有政法委领导班子成员,各县区政法委、综治中心主任,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乡镇(街道)代表。刚才,X县、区综治中心和部门作了汇报发言,分享了在综治中心建设中的创新做法与宝贵经验,讲得都很全面、很有深度,充分展现了各单位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我都表示赞同,希望大家相互学借鉴,切实将这些好经验、好做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富足,更涵盖社会环境的安全稳定、公平正义。综治中心作为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前沿阵地,其规范化建设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全国数据来看,近年来,通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国矛盾纠纷化解率平均提升至85%以上,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提高至95%左右。在市,今年以来,依托综治中心“一站式”服务,已累计受理群众诉求万件,成功化解X万件,化解率达94.91%,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

  ……略…… 

  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中心。在功能分区上,严格按照接待区、调解区、办公区等进行科学划分,确保各功能模块独立运行又相互协作;在标识标牌上,统一规范名称、样式和颜色,增强了群众对综治中心的辨识度。例如,市县综治中心,通过打造标准化阵地,将原本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服务集中到一个场所,群众只需“进一扇门”,就能办理多项业务,有效解决了过去群众办事多头跑、反复跑的问题。目前,全市各县区综治中心均已完成标准化建设,为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

  

  2.多元化力量整合提升协同治理效能

  

  在力量整合方面,我们采取“重点部门值班常驻、涉事部门随叫随驻、一般部门轮换入驻”的方式,统筹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力量入驻综治中心。同时,积极邀请人民调解员、心理咨询师等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了“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多元化治理格局。例如,区综治中心在处理一起劳资纠纷时,迅速召集劳动监察部门、律师事务所和人民调解员共同参与,从法律解读、政策指导到情感疏导多管齐下,仅用3天时间就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切实提高了矛盾纠纷化解效率。目前,全市各县区综治中心均已完成政法、及有关行政部门常驻,累计入驻各类专业力量余人,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多元化,有效提升了协同治理效能。

  

  3.智能化科技赋能推动治理提质增效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是提升综治中心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我市加快推进矛盾调解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了矛盾纠纷登记、受理、转办、办理、反馈全流程线上操作。通过语音录入、拍照识别等功能,大幅缩短了信息录入时间,工作效率提高了60%以上。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辖区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形势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研判,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X市综治中心通过系统分析发现,某一时间段内某区域家庭纠纷案件数量激增,随即组织力量开展专项排查,提前介入调解,成功避免了多起恶性事件的发生。智能化科技的应用,让综治中心的工作更加精准、高效,推动了社会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二)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建设滞后

  

  尽管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同县区、乡镇(街道)之间推进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部分经济发达县区和重点乡镇,综治中心建设标准高、功能全、运行良好;而一些偏远地区和经济薄弱县区,由于资金短缺、人员不足等原因,综治中心建设相对滞后,存在阵地面积不达标、功能分区不完善、信息化设备配备不足等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市仍有X%的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未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严重影响了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整体进度和效果。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亟需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部门协同不顺畅,联动机制有待完善

  

  虽然我们建立了部门入驻和协同工作机制,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部门之间沟通不畅、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等问题。例如,在处理一些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矛盾纠纷时,由于缺乏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问题久拖不决,群众满意度下降。,部分入驻部门对综治中心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人员派驻不到位、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影响了综治中心的整体运行效能。这些问题反映出我们的部门联动机制还不够健全,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形成工作合力。

  

  3.专业人才短缺,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综治中心工作涉及法律、调解、心理等多个领域,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然而,当前我市综治中心专业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一方面,具备法律、心理咨询等专业背景的人员不足,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另一方面,现有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在处理复杂矛盾纠纷时力不从心。据调查,全市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中,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仅占X%,且每年参加专业培训的人员比例不足X%。人才队伍建设的滞后,已成为制约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深化标准化阵地建设,打造基层治理坚实堡垒

  

  1.严格建设标准,确保阵地达标

  

  各县区要对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要求,对现有阵地进行全面梳理和排查。对于不达标的综治中心,要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措施和时限,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任务。在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五有”(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有装备)和“五个规范化”(组织体系规范化、制度机制规范化、运行模式规范化、队伍建设规范化、保障措施规范化)的标准,科学规划功能分区,合理配置办公设备和信息化设施。例如,要设置专门的接待室、矛盾调解室、心理咨询室等,配备必要的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监控设备等,为群众提供舒适、便捷的办事环境。同时,要注重阵地建设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避免盲目追求高大上,造成资源浪费。

  

  2.规范标识标牌,提升服务形象

  

  统一规范综治中心的标识标牌,是增强群众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举措。各县区要严格按照市综治办制定的标识标牌规范标准,对综治中心的名称、门牌、指示牌等进行统一更换和设置。标识标牌的设计要简洁明了、美观大方,能够准确传达综治中心的功能和服务内容。例如,在大门入口处设置醒目的综治中心名称牌匾,在大厅内设置清晰的功能分区指示牌,在各办公室门口悬挂规范的科室名称牌等。通过规范标识标牌,让群众能够快速找到相应的服务窗口,提升综治中心的服务形象和公信力。

  

  3.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服务环境

  

  在加强阵地硬件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完善配套设施,为群众和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服务和工作环境。要加强综治中心的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保持场所整洁干净;要合理设置休息区、饮水处、卫生间等便民设施,为群众提供便利;要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安装监控设备、门禁系统等 ……

预览结束
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百味书屋网站地图原创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