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意义
(一)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二)数字化转型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三)数字化转型是构建现代产业生态的重要支撑
二、聚焦重点任务,精准施策破解数字化转型关键难题
(一)强化政策资金引导,解决“不愿转”的顾虑
(二)强化技术生态赋能,解决“不会转”的困境
(三)强化产业链协同推进,解决“转不起”的难题
三、压实工作责任,构建协同推进的数字化转型保障体系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示范引领,营造良好氛围
(三)强化安全保障,筑牢数字防线
四、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数字化转型取得实效
(一)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二)强化部门协同配合
(三)注重长效机制建设
……
在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决策部署,总结我市前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成效,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推动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经信局、财政局、金融办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区县(市)分管领导、经信部门主要负责人,相关高校与行业专家代表,金融机构负责人,以及全市500余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代表。刚才,X区经信局、X机械有限公司等部门和企业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具体、很有针对性,充分反映了我市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探索实践和阶段性成果,我都表示赞同,希望各单位认真学借鉴,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意义
(一)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_到经济社会各领域。从国际看,美国、德国等制造业强国纷纷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重塑产业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如德国“工业4.0”计划明确提出通过数字化实现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美国制造业协会数据显示,202x年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市场规模已突破1.2万亿美元,年增长率达18.5%。从国内看,我国“十四
……略……
数字化转型梯度培育方案》,建立“试点示范—规模推广—全面覆盖”的推进路径。2025年计划新增市级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200家,培育省级示范企业50家、国家级示范企业10家,对认定的示范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奖补。参考前期13家企业获得近340万元奖补的经验,2025年市财政将设立1亿元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较202x年增长150%,重点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工业软件应用等项目。
2.优化金融服务支撑。市经信局与民生银行分行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将提供不低于50亿元的数字化转型专项贷款,实行基准利率下浮10%的优惠政策。借鉴银行“数字贷”产品经验,推动金融机构开发“转型贷”“技改贷”等专属产品,建立“白名单”企业快速审批通道,2025年力争实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贷款余额突破100亿元。同时,设立2亿元数字化转型产业基金,采用“股权投资+债权融资”方式,支持优质转型项目落地。
3.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对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在用地、用能、排污等指标上给予倾斜,优先保障能耗指标和排放总量。例如,X区对实施数字化改造的企业,给予每平方米厂房改造面积50元的补贴,202x年已累计发放补贴1200万元。下一步,全市将推广“标准地+数字赋能”模式,对新建工业项目同步要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2025年新建厂房智能设备联网率达90%以上。
(二)强化技术生态赋能,解决“不会转”的困境
1.构建多元服务体系。此次活动中30家企业与13家服务商签署合作协议,涵盖“诊断—开发—培训”全流程服务,这一模式要进一步推广。建立X市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目前已收录华为、浪潮等46家服务商,提供智能诊断、解决方案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开展“千企诊断”行动,2025年计划为1000家企业提供免费数字化诊断,每家企业诊断费用不低于5万元,由财政补贴50%,帮助企业精准识别转型需求。
2.加强产学研协同。支持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数字化转型联合实验室,目前已建成智能装备研究院等8个创新平台,累计转化技术成果127项。推动X理工大学设立“数字化转型”专业方向,2025年计划培养相关人才500名,同时开展“千企千人”培训工程,今年已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企业骨干1200人次,未来三年将实现每年培训3000人次以上,解决企业人才短缺问题。
3.推广典型应用场景。总结X博亚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车间”、X立强机械有限公司“数字化供应链”等典型案例,编制《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指南》,涵盖离散制造、流程工业等8大行业、32个细分场景。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推广“数字孪生+柔性制造”模式,如零部件公司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后,新产品研发周期从12个月缩短至6个月;在纺织行业推广“工业互联网+个性化定制”模式,X纺织集团通过定制平台实现客户订单响应速度提升70%,202x年定制化产品占比达35%,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三)强化产业链协同推进,解决“转不起”的难题
1.推动龙头企业引领。发挥X汽车、X重工等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立“龙头企业+配套企业”数字化转型共同体。例如,X汽车集团已带动120家配套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投入总金额达8.7亿元,其中配套企业平均每家投入650万元,集团通过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库存成本下降18亿元。2025年计划培育10个数字化转型产业链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带动不少于50家中小企业升级,形成“大带小、小促大”的良性循环。
2.建设数字化产业集群。在开发区、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建设“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目前高新区已建成5G基站892个,实现重点企业全覆盖,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占比平均达1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规划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重点引进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等企业,打造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集聚区,2025年力争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_率达90%以上。
3.降低中小企业转型成本。推广“轻量化”转型模式,针对中小企业资金有限的特点,推出“云服务包”,包含OA系统、CRM系统等基础应用,企业每月租赁费用不超过5000元,较自建系统成本降低70%。支持服务商开发“模块化”解决方案,如X软件公司推出的“生产执行系统(MES)轻量化版”,单价仅为标准版的30%,已在76家中小制造企业应用,平均实施周期缩短至3个月。2025年计划培育20家提供轻量化服务的本地服务商,覆盖80%以上中小企业转型需求。
三、压实工作责任,构建协同推进的数字化转型保障体系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1.完善推进机制。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机制,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各区县(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权重不低于5%。各区县(市)要参照市级模式,成立相应工作专班,2025年6月底前制定本地区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
2.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市经信局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政策制定、项目推进等工作;财政部门要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金融办要推动金融机 ……
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