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建设“清凉城市”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清凉城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二)建设“清凉城市”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建设“清凉城市”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
二、正视问题短板,清醒认识我市“清凉城市”建设的薄弱环节
(一)规划设计系统性不足
(二)建设项目推进滞后
(三)配套政策支撑乏力
(四)社会参与度有待提升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推进“清凉城市”建设提质增效
(一)强化规划引领,构建科学合理的“清凉城市”空间体系
一是编制全域专项规划
二是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三是加强重点区域设计
(二)实施重点工程,打造彰显热带特色的清凉示范场景
一是推进建筑清凉改造工程
二是实施绿化增量提质工程
三是构建通风降温系统工程
(三)健全政策机制,形成多元协同的建设保障体系
一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二是建立部门协同机制
三是创新资金投入模式
四、强化组织保障,确保“清凉城市”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一)压实工作责任
(二)加强宣传引导
(三)注重建管并重
……
在全市推进“清凉城市”建设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推进“清凉城市”建设工作部署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清凉城市”建设的决策部署,总结我市前期试点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推动形成“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全面提升城市宜居度和竞争力。参加今天会议的有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园林局、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区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以及设计单位、企业代表。刚才,X、X局分别作了汇报发言,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思路,讲得很有针对性,我完全赞同,希望各单位认真学借鉴、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建设“清凉城市”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清凉城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我市地处热带地区,夏季漫长高温,据气象数据显示,202x年全市平均高温日数(≥35℃)达天,较20xx年增加%,城市热岛效应明显,中心城区夏季午后地表温度最高可达℃,严重影响市民户外活动和生活质量。调研显示,全市%的市民表示“夏季高温显著降低出行意愿”,%的老年人因高温减少户外活动,%的儿童在暑期缺乏适宜的户外游玩空间。例如,2025年月日,区某社区因公共活动空间缺乏遮阳设
……略……
民投诉量占该区域道路投诉的X%。同时,现有规划对气候适应性考虑不充分,部分新建小区建筑密度过高,通风廊道被高层建筑阻断,如新区小区因建筑布局不合理,夏季空气流通速度较周边区域降低X%,热岛效应明显。
(二)建设项目推进滞后。2025年我市计划实施“清凉城市”项目个,总投资亿元,但截至月日,仅开工个,完成投资亿元,投资完成率仅X%。其中,重点推进的条林荫道改造工程,仅完成条,剩余条因征地拆迁、资金筹措等问题停滞。例如,大道林荫道改造项目因涉及户居民拆迁协调难度大,已滞后计划工期个月。,部分项目建设标准不高,如区口袋公园建设中,因设计单位对“清凉”理念理解不深,植被配置单一,未能形成多层次绿化体系,实际降温效果较设计预期低X℃。
(三)配套政策支撑乏力。虽然我省已出台《清凉城市规划技术导则(试行)》,但我市尚未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在土地审批、容积率奖励、资金补贴等方面缺乏配套政策。例如,某企业计划在商业区建设连廊系统,因无法享受容积率奖励政策,导致项目搁置。同时,部门协同机制不健全,自然资源、住建、园林等部门在项目审批、建设、管理中存在职责交叉,如项目因通风廊道规划涉及多个部门审批,导致方案修改次,延误工期个月。
(四)社会参与度有待提升。当前,“清凉城市”建设主要依靠推动,企业和公众参与度较低。据问卷调查显示,仅X%的市民了解“清凉城市”概念,%的企业表示“未收到参与建设的政策引导”。部分市民甚至对建设项目存在误解,如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计划增设遮阳棚,因少数居民担心“影响采光”而被迫暂停。,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2025年以来,通过12345热线收到的“清凉城市”建设相关建议仅X条,未能形成全民参与的共治格局。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推进“清凉城市”建设提质增效
(一)强化规划引领,构建科学合理的“清凉城市”空间体系。
一是编制全域专项规划。2025年X月底前,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完成《市“清凉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5—2035年)》编制,明确“一核、三带、多节点”的空间结构:“一核”即中心城区清凉核心区,重点推进建筑遮阳、通风廊道建设;“三带”即江、X河、溪三条生态清凉带,强化滨水空间绿化和通风功能;“多节点”即各区县不少于个清凉示范节点,打造“15分钟清凉生活圈”。规划要与城市更新、国土空间规划等充分衔接,确保“清凉”理念贯穿城市发展全过程。
二是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参照省导则,结合我市气候特点,2025年月底前出台《市“清凉城市”建设技术指引》,明确建筑遮阳、绿化配置、通风设计等具体标准。例如,规定新建道路人行道遮阳率不得低于%,商业综合体周边必须设置连续遮阳连廊,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且需配置乔木、灌木、地被三层绿化。同步建立“清凉城市”建设项目库,实行清单化管理,2025年重点推进个示范项目,总投资亿元。
三是加强重点区域设计。在国际机场、旅游度假区、商业中心等重点区域,推行“气候适应性设计”。如旅游度假区要结合滨海资源,打造“海风导入+林荫遮蔽”的清凉游览路线,2025年月底前完成公里滨海清凉绿道建设,使区域夏季平均温度较周边低℃。商业区要借鉴新加坡“风雨连廊”经验,2025年月底前建成万平方米连廊系统,实现商业楼宇、公交站点、地铁站的遮阳连通,为市民游客提供全天候凉爽出行环境。
(二)实施重点工程,打造彰显热带特色的清凉示范场景。
一是推进建筑清凉改造工程。对既有建筑,2025年完成栋公共建筑的遮阳改造,重点在机关、学校、医院等建筑加装遮阳篷、百叶窗等设施。如医院住院楼改造后,西晒房间夏季室内温度降低℃,空调能耗下降%。对新建建筑,严格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X%以上的新建居住建筑和X%的新建公共建筑达到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推广“可呼吸”建筑设计,如新区小区通过架空层设计、屋顶绿化,使小区内部温度较外部低X℃。
二是实施绿化增量提质工程。2025年全市新增绿地面积公顷,其中口袋公园个、林荫道公里。在区、区等老城区,利用闲置边角地建设“袖珍清凉公园”,如社区口袋公园通过种植棵高大乔木、设置遮阳座椅,为名居民提供了避暑休憩空间。在大道、路等主干道,实施“林荫道全覆盖”计划,选择、等耐热带树种,2025年月底前完成公里改造,使道路遮阳率提升至X%。同时,推进立体绿化建设,2025年完成万平方米屋顶绿化、公里垂直绿化,如大厦屋顶花园建成后,周边区域夏季温度下降℃。
三是构建通风降温系统工程。开展城市风道普查,2025年月底前划定条主要通风廊道,明确控制范围和建设要求。在工业区、物流园等热岛效应明显区域,通过拆除违建、调整建筑布局,打通“通风走廊”,如工业区拆除栋临时建筑后,夏季空气流通速度提高X%,温度下降℃。在湖、湿地等生态冷源周边,建设“冷源辐射带”,2025年完成公里滨水清凉步道,利用水 ……
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