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提高站位,深刻领会整治形式主义的战略意图
(一)形式主义是建设的大敌
(二)基层减负是民心所向的工程
(三)整治形式主义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二、对照典型案例,深入查摆我县形式主义突出问题
(一)决策部署脱离实际
(二)工作落实重痕轻效
(三)检查考核名目繁多
(四)服务群众推诿扯皮
三、坚持标本兼治,推动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一)强化思想引领,破除形式主义思想根源
(二)聚焦突出问题,精准施策整治顽疾
(三)创新工作机制,构建基层减负长效保障
(四)强化监督执纪,严肃查处形式主义问题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整治工作落地见效
(一)压实主体责任
(二)强化部门协同
(三)注重统筹兼顾
(四)加强能力建设
……
县监委在通报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案例全县警示教育大会上的交流发言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通报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案例全县警示教育大会,既是对决策部署的坚决贯彻,也是对我县当前工作的深刻反思和全面动员。刚才,我们集中学了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通报的3起典型问题,这些案例暴露出的政绩观错位、责任缺失、漂浮等问题,在我县也不同程度存在。下面,我代表县委、县监委,结合我县实际,就深入贯彻精神、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领会整治形式主义的战略意图
通报的3起典型问题,表面上是工作方法问题,实质上是立场、性原则问题。我们要从高度深刻认识形式主义的危害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策部署上来。
(一)形式主义是建设的大敌
_多次强调,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河北三河在城市管理中盲
……略……
效
一些部门过度依赖台账、报表、照片等“痕迹管理”,导致基层干部疲于应付。例如,在扶贫工作中,个别乡镇要求驻村工作队每天填写几十页的工作日志,甚至将走访群众的照片作为考核依据,却忽视了实际帮扶效果;在环保督查中,有的部门要求基层提供大量佐证材料,却对问题整改情况不闻不问。这种“痕迹主义”不仅增加了基层负担,还助长了弄虚作假之风。
(三)检查考核名目繁多
各类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据统计,XX年我县各部门开展的督查检查考核达XX次,其中部分检查内容重复、标准模糊,甚至存在“为检查而检查”的现象。例如,某部门一个月内对同一乡镇开展XX次安全生产检查,每次都要求提供不同的材料,导致乡镇干部不得不“造材料”应付。这种“过度检查”不仅浪费了基层资源,还削弱了检查的严肃性。
(四)服务群众推诿扯皮
一些窗口单位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现象,群众办事仍需“跑断腿”。例如,在办理农村宅基地审批时,群众需要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审批流程长达数月;在处理中,个别单位对群众诉求敷衍塞责,导致矛盾激化。这些问题反映出部分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缺乏为民服务的主动性。
三、坚持标本兼治,推动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以通报的典型案例为戒,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
(一)强化思想引领,破除形式主义思想根源
一是深化理论学:将_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纳入(组)理论学中心组学、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通过专题研讨、案例教学等方式,引导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
二是开展警示教育:结合通报的典型案例,在全县开展“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政教育基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三是弘扬务实:大力宣传“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先进典型,如我县优秀驻村第一王某某、社区工作者李某某等,营造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
(二)聚焦突出问题,精准施策整治顽疾
一是精简文件会议:严格执行文件会议审批制度,2025年全县发文数量同比减少XX%,会议次数下降XX%。推行“无会周”“无文日”制度,倡导开短会、发短文,严禁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
二是优化督查考核:整合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将2025年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压减至XX次以内,建立“综合督查+专项督查”机制,避免重复检查。推行“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接深入基层、直接接触群众)督查方式,注重实地查看和群众评价。
三是规范“痕迹管理”:除和省、市明确要求外,不得要求基层填写各类台账、报表,不得将工作照片、视频作为考核的唯一依据。推行“数字化办公”,利用平台实现工作动态实时报送,减少纸质材料报送。
四是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清理整合新媒体,将原有XX个新媒体账号删减至XX个,严禁在微信工作群频繁打卡、点赞、接龙。规范APP使用,严禁强制要求基层干部下载安装与工作无关的应用程序。
(三)创新工作机制,构建基层减负长效保障
一是建立权责清单:制定县、乡、村三级权责清单,明确职责边界,严禁将上级责任转嫁基层。例如,在生态环保工作中,明确县直部门的监管责任和乡镇的属地责任,避免“责任甩锅”。
二是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对干部在改革创新、推动发展中出现的失误,只要符合政策规定、没有谋取私利,一律从轻或免于问责。建立干部澄清正名机制,对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及时澄清,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三是强化群众监督:开通“基层减负”专线电话、设立举报信箱,鼓励群众对形式主义问题进行监督。对群众反映 ……
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