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方针,深入落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求,进一步弘扬社会主流价值,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利用两个多月时间,深入全县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近一半行政村(社区),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全县乡风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现状
(一) 突出价值导向,重视文明培育
强化思想教育,引领前进方向。一是种好“责任田”。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党委、各村(社区)党支部充分利用主街道、办公场所、广场、建筑围挡、大喇叭及沿街门店LED显示屏等阵地和设备,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二是筑牢“主阵地”。各乡镇、村、社区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综治中心、农家书屋、道德讲堂、云视讯系统等阵地,通过三会一课、乡村夜校、宣讲培训、交流研讨等形式,深入开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宣传教育,为全面提升全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2. 深入开展实践活动,提升群众素质。三是拓展“新平台”。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积极创新载体,广泛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例如,举办“最美家庭”评选活动,通过表彰先进典型,树立良好家风;组织“文化下乡”系列活动,邀请文艺团体深入农村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志愿服务在行动”活动,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参与环境整治、扶贫帮困等公益事业,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四是强化“软实力”。注重培养新型农民,加强农业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同时,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观念,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 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品牌。一是保护与开发并重。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对历史建筑、传统村落、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登记和抢救性保护,确保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项目,如民俗文化节、手工艺品展销会等,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二是传承与创新相结合。鼓励和支持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开展技艺传承和创新发展,让古老的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注重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广大群众爱党爱国情怀。
2.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一是倡导婚事新办。针对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的高额彩礼、铺张浪费等问题,各地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签订承诺书等方式加以规范,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消费观,倡导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的婚礼形式。二是提倡丧事简办。推广绿色殡葬理念,鼓励采用树葬、花坛葬等生态安葬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同时,加强对丧葬习俗改革的宣传引导,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树立科学文明的丧葬观念。三是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广泛开展敬老爱老活动,设立“孝心榜”,评选“好媳妇”、“好儿女”,营造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
二、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近年来我县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
思想认识不够到位。部分基层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这是“软任务”,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工作推进缓慢、效果不明显。此外,个别群众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对移风易俗等新举措存在抵触情绪,难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2. 工作机制不够完善。目前,乡风文明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但尚未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在资源整合、力量整合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例如,文化、民政、教育等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难以形成合力;又如,财政投入相对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社会治理需要,制约了工作的深入开展。
3. 社会氛围不够浓厚。虽然开展了大量宣传教育活动,但在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加强。一方面,宣传内容较为单一,形式不够新颖,难以吸引群众广泛关注;另一方面,正面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未能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文明、追求进步的价值导向。
4. 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部分农村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图书室、文化站等场所陈旧简陋,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网络覆盖范围有限,信息传播速度慢,影响了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普及推广。
三、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县乡风文明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各级党组织要深刻认识到乡风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要把乡风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具体举措,提高社会各界的认知度和支持率,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
2. 完善机制,构建协同联动格局。建立健全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整合资源,优化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特别是要加强文化、民政、教育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共同策划组织实施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不断提升乡风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此外,还要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新模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乡风文明建设中来,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3. 创新载体,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一是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现有条件,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使之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窗口和平台。二是繁荣群众性文化活动。结合当地实际,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戏曲进乡村、电影放映周、广场舞大赛等,让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三是培育新型文化业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网络视听等新兴文化产业,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创造出更多符合时代特点、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作品。
4. 加强教育,提高全民文明素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是强化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广泛开展家庭文明创建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训家规,引导广大家庭成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抓好社会公德教育。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文明礼仪、诚信守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文明有礼的好公民。四是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吸引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5. 落实政策,保障乡风文明建设顺利推进。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二是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专业人才,充实到乡风文明建设一线岗位;同时,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将乡风文明建设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范围,科学设定指标体系,严格考核评估标准,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总之,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断探索创新,就一定能够开创乡风文明建设新局面,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