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博范文网 首页

在第五届世界水论坛特大自然灾害与水利基础设施风险管理特别分会上的主旨发言

2024-12-24 华博范文网

  尊敬的各位部长,女士们、先生们:

  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我们欢聚在美丽的伊斯坦布尔,参加世界水论坛,共商防灾减灾大计。防御特大自然灾害,管好用好了水利基础设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世界大多数国家面临的紧迫任务。首先我代表此次特别分会的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向出席分会的各位部长、各位官员、专家学者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参与此次分会筹备工作的相关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谈三个问题。

  一、水旱灾害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自然灾害

  从世界范围看,水旱灾害发生频繁、损失巨大、死亡人数众多。根据联合国统计资料:1991年至20xx年,全球共发生洪水、暴风雨和干旱灾害3300多次,占全部自然灾害总数的64%;累计受灾人口34亿人,占全部自然灾害受灾人口的98%;累计造成经济损失9167亿美元,占全部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77%;累计死亡人口41万人,占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口的43%。近年来水旱灾害发生频次和受灾程度都有一定的上升。从亚洲范围看,不仅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受灾人口、经济损失数量分别居世界各大洲第一位,而且水旱灾害的发生次数、受灾人口和造成经济损失数量也是世界各大洲最高的,都接近全球相应灾害总数的40%,成为全球水旱灾害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从中国范围看,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导致水旱灾害非常严重。一是灾害种类多。洪涝、干旱、台风、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多发。二是发生频率高。1949年以来已发生较大洪水50多次,发生较大范围的严重干旱17次。三是分布范围广。2/3的国土面积可能产生各种类型、不同程度的洪水,大部分地区面临不同程度的干旱威胁。特别是聚集着全国50%以上人口、35%耕地、2/3工农业总产值的东部和南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是遭受洪水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四是造成损失重。据统计,1991年至20xx年,我国因水旱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水旱灾害防治工作,将其作为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水旱灾害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通过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提高了防洪抗旱能力。截至20xx年底,全国已建成各类水库9.8万座,总库容达8985亿立方米,有效控制了主要江河的洪水灾害。另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改革,提升了应对水旱灾害的能力。例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气象水文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实现了对重大灾害的提前预警和快速响应。此外,还加强了法律法规建设和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这些措施不仅有效地减少了水旱灾害带来的损失,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二、科学规划与综合治理相结合,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日益增多,水旱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加。因此,必须坚持科学规划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构建更加完善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法规。要以习近平新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责任义务,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标准规范,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第二,强化科技支撑,提升防控能力。科学技术是战胜自然灾害的关键武器。我们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水旱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努力攻克一批制约防灾减灾工作的技术难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构建智能化监测预警平台,提高灾害预测预报精度。要加快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特别是在农村和贫困地区推广应用低成本、易操作的防灾减灾技术,帮助基层群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此外,还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不断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技术水平。

  第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应急处置效率。水旱灾害具有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广的特点,一旦发生往往需要迅速调动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救援抢险。为此,我们要合理布局防灾减灾资源,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优先保障重点地区、重要设施的安全防护需求。要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物资供应网络,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要健全应急指挥协调机制,整合各部门职能优势,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锻炼队伍的实战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第四,推进生态修复,实现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抵御自然灾害的第一道防线。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防灾减灾全过程。要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工程,恢复和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要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减少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水旱灾害风险。通过上述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水旱灾害的危害程度,还可以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三、深化国际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挑战

  水旱灾害无国界,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面对全球性的水旱灾害威胁,各国应该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应对挑战。在这方面,中国愿意发挥积极作用,为推动全球水旱灾害防治合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首先,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联合国在全球水旱灾害防治领域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参与有关国际公约和协定的谈判磋商,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规则体系。我们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创造良好条件。

  其次,深入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分享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分享在水旱灾害防治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成熟技术,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我们将继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跨境河流流域内的水旱灾害问题。我们还将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发起的各项倡议和项目,如联合国“人人享有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目标等,为实现全球水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加强人文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水旱灾害防治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涉及到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中国将积极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我们将鼓励民间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活动,包括志愿者服务、文化交流等,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到防灾减灾工作中来。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凝聚起强大的国际合力,共同守护地球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之,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水旱灾害防治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让我们携起手来,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繁荣的世界而不懈奋斗。谢谢大家!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