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调研共走访7个县(区),9个街办,13个社区,4个镇,11个村,共召开座谈会26场,累计走访、座谈130户,其中低保户62户,普通居民86户,街办、社区(镇、村)干部32名。基本情况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社会救助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救助体系日渐完善、救助成效普遍认可、救助效率不断提高,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社会救助体系日渐完善
一是资金发放社会化。走访中发现所有困难家庭都设有领取低保的专门账户,资金都是按时足额发放,广大低保对象能够快捷、安全、足额地领取低保金。这不仅提高了资金的安全性和透明度,也增强了群众的信任感和满意度。二是动态管理规范化。社会救助尤其是低保在申办、复审、入户、评议等过程中都能严格按照省市相关要求进行办理。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清退,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分类施保。通过义务劳动、定期签到、分类审核等形式,确保了社会救助管理的职责清晰、程序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三是队伍建设专业化。基本建立起了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好的基层社会救助队伍。这支队伍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色,为社会救助政策的有效落实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社会救助成效普遍认可
对社会救助政策的认可。各村、社区的困难家庭都得到了基本生活的保障。在一些老厂区,如新城区的XXXX等,低保成为化解信访矛盾、维护区域稳定的最有效手段。调查中,群众对于社会救助在保生存方面发挥的作用表示充分肯定,对于社会救助政策执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表示理解。对社会救助效果的认可。低保金已经成为城乡许多孤独老人、残疾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困难群众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社会救助在帮助家庭度过生活难关、下岗再就业、支撑困难家庭孩子接受教育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走访的7个县(区)中几乎都有孩子读完大学后、再就业后主动退保的典型。这些事例不仅体现了社会救助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也展示了受助群众自力更生的精神风貌。对社会救助服务的认可。社区工作人员的素质、办事态度和方法,办理流程、审核手段、监督方式等都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评价。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基层干部克服重重困难,深入一线,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赢得了广泛赞誉。
(三)社会救助效率不断提高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创新,不断优化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显著提升了救助效率。一是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救助对象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动态管理。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了救助工作的公正性。二是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逐步健全。民政、财政、人社等多个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一站式”服务模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三是救助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各地通过统筹各类救助资源,充分发挥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优势,实现了救助效益的最大化。例如,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引入慈善组织和社会力量,补充了政府救助的不足,形成了多方合力的局面。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政策宣传不到位。部分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了解不够全面,导致在申请过程中出现误解或遗漏。二是救助标准不统一。不同地区之间救助标准差异较大,影响了政策的公平性和一致性。三是基层工作力量薄弱。由于人员编制有限,基层干部往往身兼数职,难以集中精力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四是监管机制有待完善。个别地方存在救助资金使用不规范、审批程序不严格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五是社会参与度不高。虽然社会各界对社会救助事业的关注度有所提升,但真正参与其中的力量仍然有限,尚未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社会救助政策。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渠道,向群众普及相关政策法规,特别是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同时,印制宣传手册、海报等资料,发放到每个村、社区,确保政策家喻户晓。此外,还可以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解答群众疑惑,增强政策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统一救助标准,确保政策公平性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指数变化,适时调整和完善社会救助标准。在制定标准时,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做到既兼顾公平又体现差异。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适当提高救助标准,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同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定期对救助对象进行评估,确保救助资金用在刀刃上,避免浪费和滥用现象发生。
(三)充实基层力量,提升服务水平
加大对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人员编制,充实工作力量。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加强对基层干部的业务培训,提高其政策水平和服务能力。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基层干部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此外,还可以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缓解基层工作压力。
(四)完善监管机制,确保资金安全
建立健全社会救助资金监管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对救助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定期开展专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推行阳光操作,将救助资金的发放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建立举报投诉机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救助资金的全程跟踪监控,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实处。
(五)动员社会力量,构建多元救助体系
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社会救助事业,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形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搭建平台,促进供需对接,使救助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长效机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确保其依法依规开展活动。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更好地满足困难群众的需求。
总之,社会救助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重要民生工程。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救助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思路,破解难题,努力开创社会救助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省委宣传部机关纪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