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打通基层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的指示精神,我县积极响应,大力推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为了全面了解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状况,近期我们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了深入调研。以下是此次调研的具体情况报告:
一、主要做法
中心建设及设施配置
我县各社区通过新建或改造现有办公场所,确保了便民服务中心的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在硬件设施方面,所有社区均配备了统一标准的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网络设备、档案柜以及便民座椅等。此外,为了提升服务质量,还在服务大厅外部设置了政务信息公开栏,内部则挂设了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制度展板,确保信息透明公开,便于群众监督。
2. 服务职能
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了一系列服务窗口,包括但不限于民政事务、劳动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与公共卫生、党员服务以及农业和综合咨询服务等,实现了“一站式”服务模式。为了保障服务的高效性和规范性,各中心严格按照内部管理标准化的要求,制定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AB岗轮岗制、全程代办服务制以及廉政建设等多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台账登记制度,每个服务窗口都设有《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事项办理情况登记簿》,确保每一项受理和代办的事务都能得到及时且准确的记录。
二、取得的成效
创新工作模式,便利人民群众
在过去,由于干部驻点任务繁重,工作地点变动频繁,导致群众到社区办事时常遇到“找不到人”的问题。加之各部门分散办公,群众往往为了办理一项简单的证件需要往返多次,不仅浪费时间,还增加了经济负担。随着集中办公模式的实施,我们将与居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服务项目统一整合至便民服务中心,使得原本需要跨多个部门才能完成的事项,如今在一个中心即可解决。这一转变不仅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极大地便利了群众的生活,降低了他们的办事成本。
2. 改善服务态度,增进党群干群关系
采用柜台式开放服务的方式,有效拉近了工作人员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营造出更加友好和谐的服务氛围。在便民服务中心,每一位前来办事的群众都能感受到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和平等交流的态度。这种“零障碍”、“零距离”的服务方式,不仅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也进一步增强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的严格执行,更是从制度层面保障了服务质量,赢得了广泛好评。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尽管我们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部分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社区,网络覆盖不足,设备老化等问题较为突出。其次,在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方面还有待加强,部分工作人员对政策理解不够深入,影响了服务质量和效率。最后,部分地区的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完善,导致跨部门协作时信息传递不畅,影响了整体工作效率。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大投入力度:建议市级财政加大对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对于偏远地区,应优先考虑改善其基础设施条件,确保网络畅通,设备更新。
2. 强化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服务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提高其政策水平和服务技能,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相关政策法规,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3. 优化信息平台:建立健全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4. 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体系,通过定期检查、群众评议等方式,督促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真正实现为民办实事的目标。
总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作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重要桥梁,其建设和发展关乎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我们将继续学习了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打造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