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时势发展 优化第一课堂 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妇联的传统工作领域和优势所在,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有着特殊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妇联组织在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方面的责任,为妇联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顺应形势发展要求,有的放矢、富有成效地推进我市家庭教育工作,市妇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走访相关部门、基层等形式,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掌握了当前家庭教育的状况、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等方面的详实资源,并据此提出今后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的思路。
一、我市家庭教育现状
近年来,市妇联在推进家庭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逐渐成为主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在发生着变化,家庭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亟待得到有效化解,主要可以归纳为两大方面。
(一)从家庭教育的内部环境来看,具体表现在:
家庭教育主体现状
(1)家长的自身素质偏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谈举止、处世态度、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对子女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部分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任务。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家长们面对海量的信息和多元的文化冲击,往往感到无所适从。例如,有些家长缺乏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无法正确引导孩子的情绪管理;有些家长在互联网使用上存在盲区,无法有效监管孩子的网络行为。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效果,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价值观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2)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尽管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但仍有部分家长固守传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等陈旧观念,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和自主性培养。这种以权威为中心的家庭教育模式,容易导致孩子自信心不足、依赖性强等问题。同时,一些家长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孩子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显得手足无措。此外,还有些家长将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学校或培训机构,缺乏与孩子的深入交流和互动,导致亲子关系疏远,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整体效果。
2. 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1)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明显。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生育政策调整,家庭规模逐渐缩小,核心家庭比例上升,隔代抚养现象增多。这虽然有助于减轻父母的育儿负担,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祖辈在教育理念上与年轻父母存在差异,容易引发家庭内部矛盾;而独生子女家庭则面临过度溺爱、责任感缺失等问题。因此,如何协调好不同代际之间的教育理念,构建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家庭功能多元化需求增加。现代社会中,家庭不仅是生活的港湾,更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除了提供物质保障外,家庭还需要承担起更多的精神关怀和心理支持职能。然而,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很多家长忙于工作,缺乏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导致孩子在情感上得不到充分满足,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发育。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虚拟社交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人际交往,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质量下降,进一步削弱了家庭作为情感依托的功能。
二、外部环境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社会转型期带来的挑战
(1)经济快速发展与就业压力增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也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就业压力。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得不加班加点甚至异地务工,减少了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长期分离不仅影响了亲子关系的质量,还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从而对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同时,部分家长因经济原因选择让孩子过早参与劳动或放弃学业,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成长和发展。
(2)城乡差距扩大与教育资源不均衡。尽管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公平,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简陋,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相比之下,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较为丰富,但竞争激烈,升学压力大,导致家长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种不平衡局面不仅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发展鸿沟,也不利于全体未成年人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更不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机遇与风险
(1)外来文化的冲击与本土文化的传承。随着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国内,给青少年带来了全新的视野和体验。然而,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盲目崇拜外来文化、轻视传统文化的现象。部分青少年热衷于追星、玩游戏、看动漫等娱乐活动,忽略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导致价值取向偏离主流意识形态。对此,我们应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3)网络空间的双刃剑效应。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介,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为青少年提供了广阔的探索平台。但是,网络环境中也存在着大量不良信息,如暴力游戏、色情内容、虚假信息等,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据调查显示,约有40%的中小学生曾接触过不良网站,其中不乏沉迷网络游戏、网络成瘾者。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生态。
三、优化家庭教育工作的建议
提升家长素质,树立科学育人观
(1)加强家长培训体系建设。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家庭教育培训体系,定期组织专家讲座、经验分享会等活动,帮助家长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特别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家庭特点,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对于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等特殊群体,要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2)倡导终身学习理念。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各类成人教育课程,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综合能力。通过阅读经典著作、观看优秀影视作品等方式,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如某社区开展了“书香家庭”评选活动,激发了居民们的读书热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2. 强化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1)深化家校共育机制。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接受正规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主动加强与家庭的沟通联系,建立定期家访制度,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情况,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还可以利用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形式,搭建多渠道互动平台,增进彼此间的信任与理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某中学设立了“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观摩课堂教学,感受校园文化,增强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2)拓展社会教育资源。社会各界要积极配合家庭教育工作,发挥各自优势,为未成年人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应免费向青少年开放,并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普展览、艺术表演等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企业单位可以设立实习基地,接收高中生进行职业体验,提前规划未来发展方向;社区居委会则要积极开展邻里互助活动,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关心照顾弱势群体,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 建设和谐家庭,营造良好氛围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是传递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养成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同时,要注重挖掘身边好人好事,讲述感人故事,传播正能量,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如某街道办事处每年都会举办“最美家庭”评选活动,表彰那些在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家庭和个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2)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关系。夫妻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包容,是构建幸福家庭的基础。父母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婚姻观和家庭观。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意愿,鼓励表达真实想法,避免简单粗暴地批评指责。当遇到分歧时,要学会换位思考,理性对待,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
总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市妇联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推动家庭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