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并提出了明确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文明,作为一个国家精神面貌的体现,对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职责使命,我深刻认识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精神文明建设战线必须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坚守职责定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奋斗“十四五”,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全市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推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晋中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厚植道德沃土培育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准则和公民价值规范有机融合在一起,扎牢了理想信念的根基。聚焦奋斗“十四五”,我们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着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一是扎实广泛开展宣传宣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发挥“1+15”基层理论宣讲队伍的作用,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讲活动,使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举办主题讲座、展览、文艺演出等形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三是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净化网络环境,打击网络谣言和不良信息,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要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一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确保人民群众能够便捷地享受到优质的文化资源。二是支持文艺创作生产。鼓励和支持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风貌、展现人民心声的优秀作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弘扬时代新风,构建和谐社会
良好的社会风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要积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新风,构建和谐社会。一是持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通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志愿服务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互助的家庭美德,推动家庭成为培育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三是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一是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通过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如国际文化节、艺术展览、学术论坛等,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二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支持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中华文化产品的出口,让更多的海外朋友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三是讲好中国故事。利用各种媒体平台,讲述中国的发展成就、人民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
总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谱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篇章,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浅谈识字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