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管理的现状思考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我镇农村流动人员越来越多,分布越来越广,其中的党员数量也在日益增加。加强和改进对农村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让每一位流动党员成为一面流动的红旗,永葆先进性,是新时期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一、基本情况
201x年12月,X街道办事处与2个城郊镇合并后设立X镇。202x年4月,按照全省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安排,X镇由原来25个村、10个社区,调整为10个村,5个社区,共有党支部59个,党员2452人,其中农村党员1189名。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流动人员越来越多,其中流动党员数量也不断增加,目前全镇农村流动党员623名,占农村党员总数52.39%。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轨迹不固定。部分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有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加之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有的无固定地点且居无定所,哪里赚钱就流动到哪里,工作轨迹不固定,去向难掌握。
(二)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参加难。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大一部分外出流动的农村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按时参加组织生活,导致党组织活动难以有效开展。同时,由于外出党员分布广泛,组织集中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较少,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能力提升受到一定影响。
(三)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当前,流动党员与原籍党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依赖于电话、信件等传统方式,这些方式效率低下,且容易造成信息传递的不及时和不准确。特别是在突发事件或重大事项需要紧急通知时,往往因联系不上而延误工作进程。
(四)管理服务机制不健全。尽管各级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地方对流动党员的服务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流动党员的关怀不够,未能及时解决他们在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对流动党员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难以客观公正地评价其表现。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流动党员信息库。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覆盖全镇乃至更广泛区域的流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实时更新流动党员的基本信息、工作地点、联系方式等内容,确保党组织能够随时掌握党员的动态情况。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流动党员群体进行精准画像,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创新党组织活动形式。针对流动党员分布广、时间分散的特点,探索采取网络视频会议、在线学习平台等方式,打破时空限制,使流动党员能够随时随地参与党组织活动。此外,还可以根据流动党员的工作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党建的新模式,构建以微信、QQ群为代表的线上交流平台,实现党组织与流动党员之间快速高效的双向互动。通过定期推送党的理论政策、时事新闻等内容,帮助流动党员及时了解党的最新动态,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辨别力。同时,鼓励流动党员主动分享个人经历和感悟,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四)完善管理服务机制。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管理中的职责分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技能培训班等形式,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加大对流动党员的关爱力度,积极协调解决他们在就业创业、子女入学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建立健全流动党员考核评价体系,将流动党员的表现纳入年度评优评先范围,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五)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和支持流动党员在新的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活动,树立良好形象。同时,注重发现和培养优秀流动党员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更多流动党员争做表率,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创新思路方法,完善体制机制,努力开创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