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我市而言,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生态强市既具备工作基础,也面临严峻挑战。为进一步准确把握我市生态建设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近期我带领市政府班子成员及相关部门人员,开展了深入系统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立足现实、着眼发展,加快生态强市建设势在行
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它以尊重和保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提升能源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目标是实行可持续发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走绿色发展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一)绿色低碳发展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人类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挑战之一,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到2100年,全球气温和海平面可能分别上升1.1—6.4℃和16.5—53.8厘米,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碳排放至少占总增量的95%。为了缓解全球变暖和相关的生态问题,《巴黎协定》中确定了全球气温上涨的幅度控制目标: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这一目标不仅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共识,也为各国制定和实施减排措施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响应国际社会的号召,提出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我市在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的过程中,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重挑战,但同时也迎来了绿色低碳技术革新、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等重大机遇。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效水平等措施,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我市生态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通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PM2.5浓度显著下降。二是绿色产业发展初见成效。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我市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产业,初步形成了绿色经济体系。三是生态修复工程稳步推进。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我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有效恢复。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生态建设还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偏重,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比重较高。尽管我市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传统制造业仍占据较大比重,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压力。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部分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忽视环保投入,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时有发生。
(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市部分区域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农村地区环境治理水平较低,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此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覆盖面不广,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难以及时准确掌握生态环境状况,影响了生态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公众参与度不高,生态文明意识有待提升。尽管我市通过多种渠道加大了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但仍有一部分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同时,部分企业和个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环保投入成本过高,不愿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导致环保法律法规执行难度大,监管效果不佳。
三、加快生态强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面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加快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一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新建、扩建,引导和支持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二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重点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三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推广绿色供应链管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二)加大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环境治理能力。一是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扩大污水处理能力,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确保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二是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提高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三是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厕所革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四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强数据共享和应用,为生态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强化法治保障,严格生态环境执法。一是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及时修订或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二是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形成强大震慑效应。三是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依法依规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二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支持和引导其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三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有力的行动,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