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科优势高质量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要充分发挥多样性、多学科的特征,围绕科技与经济社会进步发展需求组织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工作,高质量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交叉创新能力,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一流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当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发挥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将强化学科交叉、建设交叉学科作为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打破固有知识体系和路径依赖,找准找实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持续凝练交叉方向,为传统学科注入新动能。深刻把握当前科学研究范式变革呈现的趋势,深刻理解传统学科固有内涵加速分化、重构、革新的现状,系统凝练并优化学科方向,在巩固优势特色的同时,为传统一级学科赋予前沿和交叉属性,打造新的增长极。大力布局交叉学科,培育新兴学科制高点。交叉学科一般由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新兴学科通常由交叉学科演变而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当把握好这一规律性认识,及时跟进学科发展趋势,聚焦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领域建好交叉学科,培育优势学科方向,进一步推动学科交叉,为其他学科发展赋能提质。协同构建跨学科组织,破解交叉难题。面向国家急需,创新组织形式,改革交叉运行保障机制,构建“学院+研究院”体系化机构布局,建设科研特区。分级分类打造协同交叉、开放共享的科教协同创新中心,着力营造交叉研究环境氛围,系统提升原始创新和交叉融合创新能力,在关键技术上形成新突破。
在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深化与拓展。首先,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全球视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吸引海外优秀学者来华开展合作研究,同时鼓励本校师生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学术会议、访问交流项目等,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国际合作,增强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为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贡献力量。其次,深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校不仅是知识创造的源泉,更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应积极探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为支撑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步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再次,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夯实创新发展根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和先进的实验条件,鼓励科研人员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挑战科学难题,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为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最后,重视人文社科类学科建设,促进文理交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潮中,人文社会科学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伦理道德指引,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重视理工科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人文社科类学科的扶持,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形成更加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知识创新链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总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任。面对新时代的新任务新要求,各高校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勇于担当作为,不断深化改革,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努力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