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时代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整准确全面落实好《决定》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发展的重点难点不尽相同,不能简单套用单一发展模式。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一是健全未来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发展机制。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载体,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也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按照《决定》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东部地区要加快转型升级,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要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西部地区要抓住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东北地区要深化改革,激发老工业基地的新活力。同时,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要按照《决定》的精神,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小城镇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补的发展格局。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机制。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要优化创新生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五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机制。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推动重点行业和领域绿色化改造。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要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承担大国责任,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
六是健全对外开放合作机制。开放是国家进步的前提,封闭必然落后。要按照《决定》的精神,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扩大外资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兴业。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要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七是完善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社会治理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要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维护社会稳定。要创新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要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八是强化人才支撑机制。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要按照《决定》的精神,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要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机制,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要加强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培养,壮大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
九是完善文化繁荣发展机制。文化是高质量发展的灵魂。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弘扬时代新风,凝聚社会共识。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动理论创新和学术繁荣。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十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按照《决定》的精神,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要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增强失业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要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提高工伤保险待遇水平。要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应保尽保。要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健全临时救助制度,解决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要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总之,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乡镇街道副镇长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