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推我县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促进社会救助工作创新发展,8月初以来,县政协采取前期调研与集中调研、现场视察和座谈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社会救助工作取得新发展。建立了“救急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今年以来救助“急难”群众843户,发放救助金104.38万元。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8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85元,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800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800元,今年以来共支出五保供养资金488.5万元。出台了《XXX县城乡困难居民大病救助实施细则》,今年以来救助166人,发放220.4万元,人均救助1.5万元。实施了“朝阳助学”工程,201x年按照每人5000元的标准,救助60位贫困大学生,发放慈善救助金30万元。县慈善总会自成立以来累计接受社会各界捐款1.2亿余元,累计设立慈善基金2.4亿元,先后投入9500余万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救助困难家庭11943余户、应届大学新生20xx余名、大病患者360名。公益类社会组织累计开展救助活动570余次,救助困难群众近5000人,发放救助金340余万元。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上半年共发放补贴资金541.7万元。去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80户,今年计划改造150户,目前正在实施中。对低保、五保户、农村独女、双女户,75岁以上老人,重度残疾人每年由财政负责缴纳医保费,与参保职工享受同等报销待遇。今年以来,为440名扶贫对象报销医疗费386.56万元。
二、困难和问题
(一)救助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包含的内容广泛,从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到临时救助等,每一项都直接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尽管我县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部分群众对相关政策了解不足,导致符合条件的群众未能及时申请救助。其次,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尚不健全,存在重复救助和漏助现象,影响了救助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社会救助资金的筹集渠道单一,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限制了救助工作的覆盖面和深度。
(二)救助对象识别和管理存在难题。精准识别救助对象是确保社会救助公平、公正的关键。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动态监测机制,加之部分家庭经济状况复杂多变,使得救助对象的识别和管理面临较大挑战。一方面,一些确实需要帮助的家庭因为信息不对称而未能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不符合条件的家庭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了救助资格,造成救助资源的浪费。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贫困群体不断涌现,如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等,如何将这些群体有效纳入救助体系,也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救助服务供给能力有限。虽然我县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救助网络,但在具体服务提供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一是专业人才短缺,特别是在心理健康辅导、职业培训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难以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救助需求。二是服务设施落后,部分地区尤其是偏远乡村的社会救助服务站点设施简陋,服务功能单一,无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三是信息化建设滞后,现有的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功能不全,数据更新不及时,影响了救助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加大对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宣传,确保政策信息能够覆盖到每一个角落。同时,定期组织政策解读会、咨询会等活动,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解答群众疑问,增强政策透明度和公信力。此外,可以探索建立社会救助志愿者队伍,通过他们深入社区、村组开展面对面宣传,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了解并享受到相应的救助政策。
(二)优化信息平台,提升管理水平。加快构建全县统一的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实现部门间数据互联互通,避免重复救助和遗漏。平台应具备实时更新、动态调整等功能,确保救助对象信息准确无误。在此基础上,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救助对象进行科学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同时,建立健全举报投诉机制,对于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维护社会救助工作的公平性。
(三)拓宽筹资渠道,增强资金保障。在继续争取上级财政支持的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事业。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开展公益募捐等方式,吸引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对于积极参与社会救助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其他形式的激励,激发其参与热情。此外,鼓励和支持本地慈善组织发展壮大,发挥其在资源整合、项目运作等方面的优势,为社会救助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四)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加大对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特别是要加强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其政策执行能力和水平。同时,注重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如心理咨询师、社工等,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对于现有服务站点,要逐步改善硬件设施,增加服务项目,提升服务品质。此外,还应探索建立社会救助服务评价体系,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五)创新救助模式,拓展服务领域。面对新时代社会救助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救助模式。比如,可以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推行“互联网+社会救助”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简化申请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提高救助效率。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困难群体,设计更加人性化的救助方案,如为失独家庭提供心理慰藉、为残疾儿童开设特殊教育班等,努力做到精准施策、精细服务。此外,还要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引导和支持他们参与社会救助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总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把这项民生工程办实办好,让广大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共同迈向全面小康的美好未来。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某区委宣传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