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中长期资金“压舱石”作用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发挥好其资本市场“压舱石”作用,政策有部署、投资者有期待。在政策鼓励下,近年来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有所提高,市场影响力、话语权越来越大。但总的来看,当前资本市场仍面临中长期资金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分析起来,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部分上市公司质地不佳,投资价值欠缺,影响了长钱“愿意来”的意愿;二是社保、保险、企业年金等资金在入市比例、范围等方面仍有诸多限制,抑制了长钱“来得了”的积极性;三是资本市场财务造假、内幕交易、股价操纵等行为时有出现,动摇了长钱“留下来”的信心。对症下药方能标本兼治。要发挥好中长期资金“定海神针”作用,努力提振资本市场,既需针对痛点堵点开对药方,也要瞄准重点难点用足剂量,在引导上下功夫,让“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
更大力度培育机构投资者,是“长钱更多”的重要前提。公募基金、养老金、银行保险机构等是投资者中的专业机构代表,也是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中长期资金来源,要着力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并拓展其资金运用舞台。一方面,把权益类公募基金作为发展重点,通过税收优惠、简化审批流程等政策措施,鼓励更多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养老金和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体系,逐步放宽入市比例限制,增加可投资品种,提升资金配置效率。同时,支持银行保险机构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子公司,强化其在资本市场的专业服务能力,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市场。
为了实现“长钱更长”,需要建立健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制度保障体系。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规范,确保其依法合规运作。其次,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中长期资金提供多样化的投资选择。例如,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资金,可以引导其投资于债券市场或稳健型股票;而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机构,则可以鼓励其积极参与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企业的股权投资。此外,还应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增强投资者信心,使中长期资金能够安心、放心地留在市场中。
在追求“回报更优”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这是吸引和留住中长期资金的关键所在。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监管,督促其严格遵守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透明度和诚信度,杜绝虚假陈述、隐瞒重大事项等违规行为。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和支持优质企业上市融资,特别是那些具有核心技术优势、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以丰富资本市场中的优质标的资源。与此同时,还要加快建立和完善退市机制,及时淘汰不符合要求的公司,保持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改善资本市场的整体生态环境,也为中长期资金提供了更多值得信赖的投资机会。
除了上述举措外,还需要从宏观层面进行统筹规划,营造有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良好外部环境。一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二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减轻企业和个人税负,增加居民收入水平,从而间接扩大潜在投资者群体。三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不断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四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金融知识,培养理性投资观念,引导社会各界正确认识和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总之,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充分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作用,对于稳定我国资本市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任务,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不断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地实施,预计我国资本市场将迎来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阶段。中长期资金将在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推动市场繁荣稳定的重要力量。为此,我们需要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市场监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形成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资本市场必将迈上新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支撑。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