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博范文网 首页

X市“数字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4-12-23 华博范文网

  X市“数字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全市“数字农业”发展实况、取得的成效及面临困难和影响因素,9月3日-20日,X市统计局选取X县为调研点,对全县涉及数字农业的29家经营主体和5家普通农户开展了问卷调查,选取部分经营主体进行实地走访,并对县统计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入访谈。经调查发现,我市积极探索推进“数字农业”发展,在渔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应用广度、深度不够等问题。

  一、X市“数字农业”发展现状

  (一)政策支持情况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智慧农机、以及应用北斗导航进行农机操作、植保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控、对土地深耕深翻进行数字化监测、对智慧渔业、病虫草害和苗情墒情实施自动化监测等采取“先做后补”的形式给予30%-50%的财政补贴,不断推动智慧农业发展。通过这些政策的支持,X市在“数字农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部分大型农业企业已经开始采用智能灌溉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一些合作社也引入了无人机喷洒农药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此外,政府还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共同研发适用于本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设备和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实际应用情况

  从使用主体看,“数字农业”在大规模农业经营主体中应用更广泛。受设备成本、生产需求等因素影响,不同规模的经营主体、农户对“数字农业”的应用差异较大,农业龙头企业、大型家庭农场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对推进“数字农业”的主观意愿较高,应用更广泛,而一般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通农户等对“数字农业”的应用程度还普遍较低。具体而言,大型农业企业通常拥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储备,能够承担较高的初期投入,并且可以借助规模效应摊薄成本,因此更倾向于引进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和技术。相比之下,中小型企业和普通农户由于资金有限,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往往只能选择性地应用部分简单的数字化工具,如手机APP管理农田信息或使用简易的传感器监测环境参数。这导致了“数字农业”在不同层次上的应用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

  2. 从应用场景来看,“数字农业”涵盖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在生产环节,智慧农机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和精准度,如自动导航拖拉机、无人驾驶收割机等设备的应用,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还保证了作物种植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在加工环节,智能化生产线的引入使得农产品加工过程更加标准化、精细化,有效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在销售环节,电商平台和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为农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是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对接消费者,缩短了供应链条,增加了农民收入。然而,尽管“数字农业”在各个环节都有所体现,但在某些特定领域仍存在短板,比如在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安全消费需求。

  3. 从技术水平上看,“数字农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仍需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当前,“数字农业”主要依赖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这些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例如,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农户更好地预测市场需求,优化种植结构;云计算则为海量数据处理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设施。但是,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和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技术水平已无法完全满足实际需求。特别是在复杂多变的自然条件下,如何确保各类传感器和监控系统的稳定运行,如何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投入,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加快攻克一批制约“数字农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难题。

  二、X市“数字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尽管近年来X市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农村地区网络覆盖范围有限,部分地区信号不稳定,影响了“数字农业”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电力供应不稳定也给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山区,由于交通不便、地理条件复杂等原因,基础设施建设难度更大,成本更高,导致“数字农业”难以落地生根。此外,缺乏统一规划也是制约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紧密,各自为政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不利于形成合力推进“数字农业”发展。

  (二)人才短缺严重

  “数字农业”是一项综合性强、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既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又需要熟悉农业生产规律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X市在这方面的培养力度远远不够,导致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一方面,从事农业领域的年轻人数量较少,大部分年轻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留在农村务农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这对“数字农业”的推广和应用造成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现有农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老化,对新技术的学习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此外,由于工作条件艰苦、待遇偏低等原因,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也成为一大难题。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多元化的人才队伍,为“数字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

  (三)资金投入不足

  “数字农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包括购买先进设备、开发软件平台、培训人员等费用。虽然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总体上资金缺口仍然较大。特别是对于中小微企业和普通农户来说,获取资金渠道狭窄,融资难问题突出。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往往不愿意向农业项目贷款,即使愿意,利率也相对较高,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同时,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多数投资者对农业领域的投资回报率持谨慎态度,担心投资失败带来损失。因此,需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数字农业”领域,缓解资金紧张局面。

  (四)标准体系不健全

  “数字农业”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同部门、不同企业制定的标准各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导致市场混乱,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例如,在农业物联网设备接口标准、数据传输协议等方面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严重影响了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此外,产品质量认证标准缺失也阻碍了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数字农业”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确保各项技术和产品符合统一的质量要求,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布局

  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发展,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按照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避免盲目跟风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要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数字农业”建设。此外,还要注重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分阶段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发展环境

  针对农村地区网络覆盖不足、电力供应不稳定等问题,要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逐步扩大网络覆盖面,提高网络质量,为“数字农业”提供稳定可靠的通信保障。积极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增强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满足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用电需求。同时,要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到“数字农业”建设中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三)强化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队伍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高度重视“数字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依托职业院校、技工学校等教育资源,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二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投身“数字农业”领域;三是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提高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让各类人才在“数字农业”发展中大展身手。

  (四)拓宽融资渠道,破解资金瓶颈

  为解决“数字农业”建设资金短缺问题,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设立专项资金或基金,用于支持关键技术研发、示范项目建设等;二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适合农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降低贷款门槛,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融资效率;三是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股权投资等方式,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数字农业”建设,实现互利共赢。

  (五)完善标准体系,规范行业发展

  为促进“数字农业”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标准体系。一是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制定工作,争取更多话语权;二是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地方性标准,填补空白领域;三是加强对现有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确保广大企业和农户知晓并严格执行,推动整个行业朝着规范化、标准化方向迈进。此外,还要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确保标准体系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总之,在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X市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以“数字农业”为抓手,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