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社区公共空间细“治”入“微”这盘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探索社区治理的创新路径对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至关重要。社区作为人们共同生活的空间场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石。社区里的公共空间作为人们互动和共享的实践场域,是维系社区和谐与团结的纽带。然而,持续不断的城市化进程使社区公共空间的价值日益突显,人们对空间资源和空间秩序有着不同的需求和主张,成为社会矛盾和安全风险发生的一个“易燃点”,影响国家稳定与安全。因此,在社区层面,满足不同群体的空间权益,形成良好的空间秩序,需要构建一种有效的空间治理机制,从细“治”入“微”着力,将社区打造成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体现以人为核心的社区公共空间治理理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其本质要求就是要在城市治理中体现以人为核心的基本价值。一方面,公共性是社区公共空间的首要属性,公共空间是社区居民开展社会交往和解决公共议题的基本载体,这就决定了社区居民是参与公共空间治理的首要主体。另一方面,社区本质上的属性应该是属人性,决定了空间治理要充分关注人的生存与价值,增强人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家园感与幸福感。为此,要实现以人为核心的空间治理,关键是要形成居民参与空间治理的主体性地位。
具体来说,为了确保社区公共空间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多层次、多维度的治理机制。首先,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推动社区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基层党组织应积极组织党员深入社区,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和掌握社区动态,协调各方力量,共同解决社区公共空间治理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同时,基层党组织还应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确保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更好地服务居民,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其次,要强化居民自治机制,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和责任感。居民自治是社区治理的基础,也是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治理理念的关键环节。为此,社区应建立健全居民议事制度,定期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居民对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鼓励和支持居民成立各类社团组织,如志愿者协会、文体活动队等,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发挥其在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居民监督机制,确保各项治理措施得到落实,防止出现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真正让居民感受到自己是社区的主人翁,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再次,要引入专业力量和社会资本,提升社区公共空间治理的专业化水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必须引入专业的规划设计团队、物业管理公司等外部力量,为社区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这些专业机构可以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帮助社区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优化空间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环境质量,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同时,还可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公共空间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实现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最后,要注重科技赋能,推动智慧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公共空间治理的智能化水平。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社区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社区应积极探索“互联网+社区治理”的新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实现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例如,可以通过安装智能监控设备、门禁系统等,加强对社区公共区域的安全防范;利用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移动终端,方便居民随时随地了解社区动态、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居民行为习惯和需求偏好,为个性化服务提供依据。总之,通过科技赋能,不仅可以提高社区公共空间治理的效率和精准度,还能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下好社区公共空间细“治”入“微”这盘棋,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创新治理理念和方法,建立健全多元共治的长效机制,努力把社区公共空间建设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要继续深化对社区公共空间治理的认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地方特色和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措施,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另一方面,要注重学习了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不断提升治理水平。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社区公共空间治理方面的有益做法,如新加坡的组屋管理模式、日本的街区自治经验等,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本土化改造,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社区治理实践。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治理人才队伍,为社区公共空间治理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社区治理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有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为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社区治理事业中来。同时,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作风建设,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服务意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社区公共空间治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下好社区公共空间细“治”入“微”这盘棋,不仅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更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勇于担当作为,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奋力开创社区公共空间治理新局面,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且学且思寻差距,且悟且行践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