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省基层人大规范化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2025-08-21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2025年全省基层人大规范化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近年来,xx市会始终坚持以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把基层规范化建设作为提升履职效能的重要抓手,通过创新载体、完善机制、强化保障等举措,推动基层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上实现新突破。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基固本,以组织建设夯实规范化建设基础

基层组织建设是推进规范化建设的首要前提。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打造一支过硬、业务精通、扎实的基层工作队伍,才能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基于此,我们以队伍专业化、能力提升常态化为切入点,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配强专职工作队伍,实现管理规范化。一是严格落实专职化要求。全市各乡镇(街道)主席、工作人员全部实行专职管理,彻底改变以往兼职过多、精力分散的状况,确保基层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完善办公条件保障。为各乡镇(街道)配置固定办公场所和齐全办公设备,统一规范标识标牌、制度上墙等内容,打造标准化办公环境,提升基层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三是建立人员稳定机制。明确基层工作人员任职条件和岗位任期,减少随意调整交流,保持工作连续性,让基层干部能够安心、专心投入工作。

(二)强化学培训体系,提升履职能力。一是构建多层级培训网络。每季度组织开展1次集中学,每年组织代表、乡镇主席、专干集中培训2次,形成常态化学机制。同时,每次市会会议邀请2名乡镇主席列席,让基层同志近距离学会工作流程和议事规则。二是丰富培训内容形式。结合集中教育、主题日、理论讲座等时机,组织代表系统学精神、工作会议精神和宪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通过专题辅导、交流研讨、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建立培训考核机制。对参加培训情况进行严格考勤,组织闭卷测试和履职心得交流,将培训结果纳入代表履职考核体系,确保学培训不走过场,切实提升基层代表和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业务能力和履职水平。

(三)创新述职测评机制,强化责任担当。一是推行工作述职制度。安排乡镇主席每年向市会作工作述职,全面汇报年度工作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计划。二是开展满意度测评。在述职后组织市会组成人员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作为评价乡镇工作和主席个人履职的重要依据,倒逼基层主席履职尽责。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测评优秀的乡镇主席予以通报表扬,对测评不达标者进行约谈提醒,促使基层干部增强责任意识,主动担当作为,推动基层工作提质增效。

二、创新载体,以阵地建设拓展代表履职空间

履职阵地是代表联系群众、履行职责的重要平台。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阵地规范化、智能化建设,着力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代表履职载体,为代表更好地倾听民声、反映民意、解决民忧提供有力支撑。

(一)规范线下阵地建设,打造履职主平台。一是推进“一家一室”标准化建设。按照“八有”工作要求,改造提升“代表之家”14个、代表工作室46个,统一规范功能布局、制度流程、活动开展等内容,让“家”“室”成为代表学交流、联系选民、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二是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健全“一家一室一平台”日常管理制度,明确阵地使用规范、活动组织流程、档案管理要求等,确保阵地运行有序、作用发挥充分。三是展示工作成效。通过设置宣传栏、公示栏等,展示“代表之家”年度工作计划、活动开展情况、代表履职成果等内容,增强工作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提升阵地影响力。

(二)推进智慧建设,搭建线上新平台。一是开发应用信息化系统。建成“云端”代表工作平台,配套开发“××”App,将代表信息管理、议案建议管理、履职管理、代表培训等业务全部实现线上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二是拓展线上功能模块。设置代表履职台账、建议办理追踪、学培训资源库等功能,方便代表随时随地查看履职情况、提交建议、参与学,实现工作由传统线下模式向线上线下融合模式转变。三是强化数据整合应用。打通各业务系统数据壁垒,形成完整的代表履职数据库和建议办理数据库,为科学决策、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推动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三)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提升履职实效。一是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制定线上线下协同工作流程,明确线下“家”“室”活动与线上平台操作的衔接要求,确保活动开展有记录、履职情况有反映、建议办理有追踪。二是开展联动履职活动。依托线下阵地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联系选民等活动,同步通过线上平台发布活动信息、收集群众意见、反馈办理结果,形成工作闭环。三是强化宣传引导。通过线上平台及时发布工作动态、代表履职风采等内容,线下阵地设置宣传展板、发放资料,扩大工作社会知晓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推动形成线上线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代表履职新格局。

(四)健全活动组织机制,增强阵地活力。一是科学制定活动计划。围绕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指导各乡镇(街道)制定“家”“室”年度活动计划,明确活动主题、时间、形式和参与人员,确保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开展。二是丰富活动内容形式。组织代表开展专题学、视察调研、检查、工作评议等活动,同时结合基层实际,开展政策宣讲、法律咨询、扶贫帮困等便民服务活动,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加强活动指导督促。市会领导分片联系各乡镇(街道),定期到“家”“室”指导活动开展,对活动组织不规范、效果不明显的及时督促整改,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五)强化阵地运行保障,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将“家”“室”建设和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保障阵地建设、设备更新、活动开展等资金需求。二是配强工作力量。各乡镇(街道)明确1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家”“室”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确保阵地有人管、事情有人办。三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家”“室”建设和运行考核办法,从阵地建设、活动开展、代表履职、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乡镇(街道)工作评优评先挂钩,激发基层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

预览结束
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百味书屋网站地图原创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