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详细调查有关在校中学生“吃零食”习惯的现象,笔者不仅在班上开展了一些“问卷调查”,还暗中查访学校小卖部及学校周边零食店,以期能获得完备的一手资料。现就以多次的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一、中学生吃零食的原因
生活水准的提高。从调查的结果来看,80%的学生的家庭比较富裕,父母要么是有固定的高收入者,要么家庭中都有合法的经济来源。平时的节气,特别是春节期间,子女都能获得很多的“压岁钱”。据统计,103名学生中,“压岁钱”达500元以上者有25%。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家长对孩子的物质投入也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2. 家长的溺爱。部分学生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常年没有回家,很少对子女的身心有贴心的关怀,常常以金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愧疚。这样的学生达到40%以上。长期在外工作的家长往往通过给予孩子更多的零花钱来弥补内心的愧疚感,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亲子关系中的情感缺失问题。家长应意识到,过度溺爱可能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进而影响其健康成长。
3. 环境的影响。无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大人们随意地啃食零食,而且随意地乱扔垃圾,学生看到眼里,记在心里。学生有句口头禅:他都在吃嘛。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占9%左右。这种现象反映出社会环境对学生行为模式的影响。学校和社会应当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同时,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文明守纪的新时代好少年。
4. 深受请客风的影响。由于受到社会请客风的影响,部分学生的头脑里,也产生了今天你请我吃了一包,明天我就得请你吃一袋,以还人情。这种互惠互利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交文化的特点,但在青少年群体中过度强调可能会导致攀比心理和虚荣心的增长。学校和家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观,倡导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风。
5. 受广告、电视等媒体的影响。调查中发现,学生常常受广告、电视食品广告宣传影响,看什么包装奇特、色彩鲜艳就选购什么,却不过问它的营养价值。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广泛,其中不乏一些误导性的商业广告。这些广告往往利用儿童和青少年的好奇心与模仿欲望,诱导他们购买不健康的食品。因此,社会各界需共同关注这一问题,加强对广告内容的审核监管,确保青少年能够接触到真实可靠的消费信息;同时也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6. 享受型。有这种想法的学生虽然不多,但也不可忽视它的影响力。追求物质的享乐是他们整天关注的事情,吃零食也不在话下。这类学生往往更注重个人感受,容易陷入即时满足的心理状态。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和家庭要更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认识到人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物质享受,而是在于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和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项目,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中学生吃零食的危害
影响身体健康。许多零食含有大量添加剂、防腐剂以及高糖高脂成分,长期食用会导致肥胖、龋齿等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指出,过多摄入加工食品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某些劣质零食还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如重金属超标等,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和销售不合格产品的行为;同时,学校也应积极开展健康饮食宣传活动,普及科学合理的膳食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 干扰正常学习。课间休息时频繁吃零食不仅分散了注意力,还可能因为肠胃不适而影响上课效率。对于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时期的中学生来说,保持充足的精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为此,教师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设立奖励机制表彰那些能够自觉抵制诱惑、专注于学业的同学;或者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充分放松。
3. 培养不良消费习惯。过度依赖零食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的价值判断,认为只要有钱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挥霍。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还可能导致日后出现严重的理财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家庭教育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家长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金钱管理意识,教会他们如何合理规划日常开支,并且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明白劳动创造价值的道理。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孩子懂得珍惜每一分钱背后的努力与付出。
三、解决措施与建议
加强宣传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举办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们讲解食品安全知识以及过量食用零食的危害,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还可以邀请营养专家走进课堂,为孩子们传授科学搭配膳食的方法,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饮食理念。另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如《弟子规》中提到的“饮膳宜节制”,让传统美德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选择。
2. 改善校园环境。一方面,学校要严格控制校内商店出售的商品种类,禁止售卖不符合卫生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另一方面,则要优化校园周边环境,联合有关部门清理整顿无证摊贩,保障学生出行安全。与此同时,还可以创建绿色校园,种植花草树木,设置休闲区供师生休憩交流,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对外界诱惑的关注度。
3. 强化家校合作。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学校应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此外,还可以建立家校沟通平台,方便双方随时交流互动,分享育儿经验。特别是在假期期间,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参加社会实践,体验劳动乐趣,培养感恩之心,促进亲子关系健康发展。通过家校携手共育,形成合力,为青少年的成长保驾护航。
总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社会各界都要积极参与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共同努力改善中学生吃零食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定能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健康的成长环境。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全国交通系统纠风工作座谈会致辞
- 下一篇:保险公司员工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