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博范文网 首页

某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薄弱环节及应对措施

2024-12-06 华博范文网

  一、规划建设有待加强问题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涵盖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乡风乡俗建设等,以往农村建设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比较突出,项目建设规划和标准缺失,不注重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长期行动计划的科学制订,特色化建设不足,短期行为多、长远设计少。对策:高水平编制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全面落实多规融合,实现空间、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规划以及土地总体规划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树山村片区建设功能和内涵,重点培育xx片区2个示范区,高标准推进xx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二、多头管理未形成合力问题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以往农口的相关创建各工作部门在自己业务范围内开展,“各吹各的号”情形较为明显,缺乏有效沟通与配合,组织协调机构规格不高,全面统领、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格局尚未形成。对策:现某区已成立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发挥区联席制度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资金力量,通盘考虑,系统性、整体性地开展各类创建,集中、高效推进各试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片区和项目的建设。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强化协同合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同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沟通交流,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取得实效。

  三、村级经济相对薄弱问题

  某区西部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相对较少,对村庄建设、环境整治的投入有限,目前除政府投入外,并没有市场资本、民间资本参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多元化、多形式的共建机制还未形成,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对策:建立专项配套资金,支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同时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增强乡村自身造血功能,形成增长动力机制。鼓励和支持在符合规划前提下,挖掘潜力用好存量土地,充分利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三优三保”等政策平台,在区域内城乡、乡镇之间以项目为纽带,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探索 PPP 模式,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此外,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盘活闲置资产,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

  四、村民参与度不高问题

  村民是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和重要参与者,但当前村民参与度不高,主要表现为村民对建设工作的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主人翁意识。部分村民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认为这是政府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对策: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村民参与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意义和目标,让村民充分了解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村民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开展村民教育培训,提升村民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建设工作中来。建立健全村民参与机制,通过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让村民在建设过程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和决策权。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和支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村民给予表彰和奖励,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更多村民参与进来。

  五、生态环境保护不足问题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不仅要在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上下功夫,更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然而,当前一些地方在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的问题。对策: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贯穿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落实,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引导村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科学编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控制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能源技术,减少建设活动对环境的污染。鼓励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通过一系列措施,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特色田园乡村,让村民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

  六、文化传承与创新不足问题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不仅要注重物质文明建设,还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然而,当前一些地方在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文化传承不足、文化创新乏力的问题,导致乡村文化特色不明显,缺乏吸引力。对策:深入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对传统村落、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保留乡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根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民俗节庆、文艺演出、农民书画展等,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支持和鼓励村民创作反映乡村生活的文学艺术作品,展示乡村的独特魅力。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技术,推动乡村文化的创新发展。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特色田园乡村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使其成为展示乡村文化的重要窗口。

  七、人才支撑不足问题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然而,当前一些地方在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人才短缺、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制约了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对策: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依托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教育资源,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和专业技术人才。鼓励和支持城市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式,吸引各类人才投身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对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表现突出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营造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通过一系列措施,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八、社会力量参与不足问题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不高,影响了建设工作的效果。对策:积极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发挥其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和权利,确保社会力量在参与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搭建社会力量参与平台,通过项目对接、信息发布等方式,促进社会力量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需求的有效对接。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社会力量参与过程中的规范性和透明度,维护各方合法权益。通过这些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九、长效机制建设不足问题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确保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一些地方在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长效机制建设不足的问题,导致建设成果难以巩固和提升。对策:建立健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建设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考核范围,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强资金保障,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确保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所需资金的持续投入。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通过定期检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建设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通过这些措施,努力构建起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长效机制,为建设美丽宜居的特色田园乡村提供有力保障。

  结语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扎实做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各项工作。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要注重长效机制建设,确保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成为美丽宜居、和谐幸福的新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