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组织部坚持以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的组织路线和的建设总要求,全面落实关于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部署要求,以创建新时代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为牵引,紧紧抓住基层组织建设这个核心,切实转改,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纲带目,紧扣重点,破解难点,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织密基层组织体系,筑牢基层治理堡垒。一是。强化引领。坚持不懈用凝心铸魂,丰富拓展组织生活的载体和内容,增强性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把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重大原则贯穿到基层治理各领域、各环节。二是健全组织体系。在一切符合条件的区域、单位成立组织,完善楼栋、小区、市场等网格化管理单元,强化街道社区和单位融合共建,做到哪里有员哪里就有组织。全市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95.40%、83.79%、70.34%,持续推进有形有效覆盖。三是建强战斗堡垒。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综合考虑组织建设、产业发展、治理水平等因素,评选农村“四强”支部226个、占比11.02%,确定“后进”支部211个、占比9.85%,建立好中弱村组织联席会议机制,各村按照地域相近、产业互补、规模适当的原则进行结对,实现以强带弱。
(二)锻造硬核干部队伍,培育基层治理力量。一是建强“头雁”队伍。着眼于2026年村“两委”换届,储备村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6850名,实施在外人才回乡创业“梧桐计划”,打好“选优育强、严管厚爱”组合拳。强化社区工作者特别是社区“头雁”队伍建设,年底实现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18人目标。出台管理办法,加强村(社区)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的日常管理监督。实施基层员干部示范培训计划,提升基层治理工作规范化水平。二是带强先锋队伍。以“员队伍建设提升年”为主题,常态化推进“社区吹哨、员报到”等工作,推动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在职员到居住地社区、小区报到服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基层员在加强基层治理中当先锋、作表率,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三是育强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队伍。坚持“一月一主题”实践活动,为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搭平台、建舞台。通过直接任用一批、过渡使用一批、“双轨制”运行一批,稳妥有序推动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担任报账员,促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信息化。
(三)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保障基层治理效能。一是健全完善纵向贯通机制。持续健全完善“乡镇、村、村民小组、员联系户”农村组织体系和“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员中心户”城市组织体系,规范调整网格设置,确保的领导一贯到底、执行有力。二是健全完善横向联动机制。落实落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市级7支队下沉市辖区,用好乡镇(街道)综合智慧平台,聚合各类管理力量共治共管,确保哨子“吹得响、吹得实”;健全引领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协调运行机制,积极构建“+物业”社区治理新模式,融合驻区单位共商共建。三是健全完善共治共建机制。搭建小院议事厅、网格议事厅、小板凳夜谈会等基层议事平台,建立民意征集、定期协商、联动办理、监督反馈等制度,推动群众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再到“自己管”。畅通群团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渠道,组织青年志愿者、妇女群体等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
......
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