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范问题线索管理,为纪律审查“提质增效”。线索处置是纪律审查的源头和基础。X县严格规范案件线索管理,健全完善线索收集、登记、排查、管理、审批、分流、督办、审结工作程序。实行归口管理,举报、县委巡察、专项检查和各单位的问题线索统一归口到案件监督管理室协调处置。成立案件线索集中排查小组,定期召开会议,集体评估、分析、研判,筛选有价值的问题线索及信息,由案管室建立台账,报领导审批后,转交相关案件检查室或基层、派驻纪检组按要求进行处置,有效提高线索质量和初查成案率。近三年来,共排查问题线索XXX个,转立案XXX件,成案率71.3%。实行线索督办制度,案管室及时跟踪督促处置进度,定期清理台账,且所有问题线索经分管签批同意后方可报案管室结案,坚决防止压案不查、久拖不决、查不彻底等现象的发生。
二、突出纪律审查重点,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特别注重对违反“六大”纪律、xxxx精神、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行为的审查。紧紧扭住落实xxxx精神不放,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专项检查,各派驻纪检组分包检查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乡镇(街道)实行协作互查,并作为县级巡察的重点内容。三年以来,共查处违反xxxx精神问题XX起XX人,政纪处分XX人,并逐一通报曝光,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信号。推动全面从严治向基层延伸,在重点领域深入开展……
预览结束
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