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5-08-22 14:40:11

  目录/提纲:……

全县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与成效

  (一)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形成“1+N”制度矩阵

  (二)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打造“便民利企”新生态

  (三)监督考核机制强化,构建“三维立体”监督网

  (四)创新举措亮点突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二、存在问题

  (一)形式主义仍有反弹,“重痕轻绩”现象未根本杜绝

  (二)服务效率仍需优化,“中梗阻”问题未彻底解决

  (三)监督机制存在短板,“宽松软”问题未有效破解

  (四)创新意识有待加强,“因循守旧”思维未彻底转变

  三、对策建议

  (一)深化思想教育,筑牢根基,从“要我改”到“我要改”

  (二)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办事体验,从“能办事”到“办好事”

  (三)强化监督考核,构建长效机制,从“软约束”到“硬规矩”

  (四)鼓励创新实践,激发内生动力,从“跟跑者”到“领跑者”

  ……

  全县机关效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_关于“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指示,根据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部署要求,县委成立专项调研组,于2025年7月,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数据调取等方式,对全县87个机关单位、200家企业、500名群众代表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覆盖政机关、窗口单位、部门等关键领域,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80份,召开座谈会35场,访谈干部群众820人次,调取制度文件、考核数据、投诉记录等资料230份,形成调研数据480条。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与成效

  近年来,全县以“转、提效能、优服务”为主题,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问题为导向,推动机关效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形成“1+N”制度矩阵

  制定《全县机关效能建设考核办法(2025年修订)》《窗口服务单位“好差评”制度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的规定(2

  ……略…… 

  ,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95.2%。考核评价“实起来”,将效能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权重提升至20%,与单位评优、干部晋升、奖金发放挂钩,2025年一季度12个单位因效能问题被扣分,18名干部取消评优资格,形成“奖优罚劣”鲜明导向。

  (四)创新举措亮点突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智慧”提效率,县行政审批局推出“周末不打烊”服务,2025年一季度累计办理业务1200件;县税务局试点“智慧办税”系统,实现280项业务“全程网办”,网办率达90%;县自然资源局建立“容缺受理”机制,累计容缺办理事项350件,群众满意度达98.5%。“网格监督”强根基,部分乡镇探索“网格化+监督”模式,将全县划分为320个网格,配备网格监督员380名,通过日常走访、微信群收集群众对机关干部的评价,2025年一季度累计收集问题85条,整改率100%。“品牌创建”树标杆,开展“效能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评选出15个示范单位,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推广先进做法,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成效显著,但调研中也发现一些薄弱环节,部分问题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形式主义仍有反弹,“重痕轻绩”现象未根本杜绝。

  会议文件“量多质低”,部分单位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现象,2025年一季度全县召开会议480次,同比增长12%,印发文件620份,同比增长15%,部分会议内容重复、文件照搬照抄上级精神。留痕管理“过度化”,要求基层干部填写学笔记、会议记录、工作台账等8类材料,部分单位甚至要求“每日一报”“每周总结”,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某乡镇干部反映:“每天花在填表上的时间超过2小时,真正用于服务群众的时间被压缩。”“躺平”心态滋生,少数干部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心态,对群众诉求推诿扯皮,对急难任务避而远之,某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因“态度冷漠”被群众投诉5次,仍未整改到位。

  (二)服务效率仍需优化,“中梗阻”问题未彻底解决

  部门协作“踢皮球”,项目审批涉及多部门时,存在“权责不清、推诿扯皮”现象,如某企业办理厂房扩建手续,因环保、规划、消防等部门对“绿化率”标准理解不一致,导致审批周期延长3个月,企业损失80万元。窗口服务“前店后厂”,部分事项需经内部多层审批,群众“反复跑”现象未完全杜绝,如某群众办理房产过户,需先到窗口提交材料,再等后台审核5个工作日,最后再到窗口取件,全程需跑3次。“互联网+”应用不足,虽然平台覆盖率达95%,但“全程网办”事项仅占60%,部分事项仍需线下提交纸质材料,如某企业办理税务注销,需先到窗口提交8份材料,再等3个工作日审核,无法实现“零跑腿”。

  (三)监督机制存在短板,“宽松软”问题未有效破解

  内部监督“走过场”,部分单位对自查问题避重就轻,整改措施流于形式,如某单位在效能自查中报告“无问题”,但被明察暗访发现“窗口人员玩手机、脱岗”等问题9起。外部监督“渠道窄”,群众投诉处理周期较长,个别案件存在“重回复、轻落实”现象,如某群众投诉“某部门办事效率低”,回复称“已整改”,但后续跟踪发现同类问题仍存在。考核评价“一刀切”,部分单位将效能考核等同于“考勤打卡”,未结合岗位实际制定差异化指标,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挫伤干部积极性。

  (四)创新意识有待加强,“因循守旧”思维未彻底转变

  部分干部对“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接受度低,如某窗口单位仍使用纸质台账登记业务,未接入服务平台,导致数据无法共享、业务无法协同。虽然部分单位探索出“网格化监督”“智慧办税”等创新做法,但未在全县范围复制推广,如“网格化监督”模式仅在8个乡镇试点,未形成全县统一的工作机制。干部培训内容以政策解读、业务知识为主,缺乏数字化技能、群众工作方法等实战课程,2025年一季度全县开展效能专题培训20场,其中 ……

预览结束
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百味书屋网站地图原创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