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提高站位,清醒认识当前主汛期防汛工作的严峻性与紧迫性
(一)深刻把握主汛期天气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筑牢“防大汛”的思想防线
(二)清醒看到防汛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增强“补弱项”的行动自觉
(三)充分认识防汛工作的意义与民生意义,扛起“保安全”的责任
二、肯定工作成效,总结前期全市防汛气象保障与部门联动的有益实践
(一)高密度监测网络逐步完善,为防汛工作提供了坚实“数据支撑”
(二)精准化预报预警能力显著提升,为防汛工作争取了宝贵“时间窗口”
(三)多元化部门联动机制不断健全,为防汛工作凝聚了强大“协同合力”
(四)精细化行业服务全面覆盖,为防汛工作提供了精准“靶向支持”
三、聚焦关键环节,全面推进下一步防汛气象保障与部门联动工作走深走实
(一)以“补短板、提精度”为目标,持续强化气象监测能力建设
(二)以“提时效、强靶向”为核心,不断提升预报预警服务水平
(三)以“无缝隙、高效率”为标准,健全完善部门联动长效机制
(四)以“分行业、分_”为导向,持续优化重点领域精细服务
(五)以“强基层、固基础”为重点,全面提升基层应急响应能力
四、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防汛气象保障措施落地见效
(一)严格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二)严格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做到“分工协作、无缝衔接”
(三)严格加强督查考核问责,做到“……
在全市防汛气象保障暨部门联动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防汛气象保障暨部门联动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前期全市防汛气象保障与多部门联动工作成效,分析当前“七下八上”主汛期面临的复杂形势,部署下一步以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为核心的防汛安全保障任务,进一步凝聚共识、压实责任、协同发力,筑牢全市防汛安全屏障。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分管防汛工作的领导同志,市应急管理局、市水务局、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气象局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负责同志,各区分管防汛工作的副区长(副县长)、区县对应部门主要负责人,各乡(镇)、街道办分管防汛工作的同志,以及部分重点旅游景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交通运输枢纽的负责人。刚才,市气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水务局、X分别就前期防汛气象服务、应急响应、水利调度、基层防汛实践作了汇报发言,既总结了成绩、也指出了问题,提出的下一步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具体,我都同意。这些发言中提到的监测网络建设、部门联动机制、基层叫应服务等经验做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大家一定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清醒认识当前主汛期防汛工作的严峻性与紧迫性
当前,我市已进入“七下八上”的主汛期,这是一年中降雨最集中、强对流天气最频繁、防汛压力最大的关键时期。从历史数据来看,近十年我市主汛期平均降雨量达320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58%,其中有6年出现过单日降雨量超100毫米的强降雨过程,县镇、区街道曾分别记录到单日185毫米、162毫米的极端降雨,引发过局部内涝、山体滑坡等灾害,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从今年形势来看,根据市气象局前期监测分析,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我市主汛期降雨量较常年偏多1-2成,强降雨、短时大风、雷电
……略……
也是维护我市“沿海旅游城市”“农业主产区”功能定位的重要支撑。如果发生严重内涝,不仅会影响市民正常生活,还会对X区、县的旅游景区运营造成冲击;如果强降雨引发农田积水,将直接影响县的葡萄、区的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去年县因暴雨导致500亩葡萄基地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800万元。我们必须把防汛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安全工程来抓,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担当,全力以赴做好各项保障工作,让人民群众在主汛期有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二、肯定工作成效,总结前期全市防汛气象保障与部门联动的有益实践
面对近年来日益复杂的防汛形势,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气象部门主动作为、密切配合,以“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为抓手,在防汛气象保障和多部门联动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202x年主汛期,我市共出现8次强降雨过程,通过有效的气象预警和部门联动,累计转移群众1.2万人次,避免经济损失3.5亿元,未发生一起因防汛不力导致的重特大安全事故,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值得充分肯定。
(一)高密度监测网络逐步完善,为防汛工作提供了坚实“数据支撑”
气象监测是防汛工作的“眼睛”,只有看得准,才能防得好。近年来,市气象局持续加大监测设备升级改造力度,构建起了覆盖全市、密度领先的气象监测体系。目前,全市220个气象观测站实现了乡镇级全覆盖,较201x年新增65个,站点平均间距从8.2公里缩短至5.8公里,监测精度大幅提升。5个国家基本气象站作为“骨干站点”,承担着国家气象数据交换和本地精细化预报的重要任务,其中县国家基本气象站已连续10年保持观测数据准确率99.8%以上的优异成绩,被评为“全国优秀国家气象站”。3部天气雷达的协同运行,形成了“全域覆盖、立体监测”的雷达监测网:S波段天气雷达监测半径达400公里,可有效捕捉大范围降雨系统;L波段风廓线天气雷达能实时监测从地面到10公里高空的风向风速变化,为研判大风天气提供关键数据;X波段天气雷达分辨率高,可精准监测100公里范围内的短时强降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去年8月,正是通过X波段天气雷达及时捕捉到区镇的短时强降雨回波,市气象局提前40分钟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为当地转移低洼地区群众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市气象局还在县、X区的重点河道、地质灾害隐患点周边增设了30个雨量监测站、15个水位监测站,实现了对重点区域的“重点监测”,为防汛决策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
(二)精准化预报预警能力显著提升,为防汛工作争取了宝贵“时间窗口”
预报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直接决定着防汛工作的主动权。市气象局积极引入先进技术手段,不断提升预报预警能力。202x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市级气象部门中引入中国气象局“风雷”气象预报模型,该模型将物理模型的中尺度预报与人工智能的对流尺度预报有机融合,实现了预报准确性和细节丰富性的双重突破。数据显示,引入“风雷”模型后,我市未来24小时降雨落区预报准确率从82%提升至91%,短时强降雨(1小时降雨量≥20毫米)预报准确率从75%提升至86%,提前预警时间从平均4小时延长至6小时。在今年6月20日的强降雨过程中,市气象局通过“风雷”模型精准预测出X县、县将出现50-80毫米的降雨,提前8小时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并针对镇、X街道等重点区域发布了暴雨橙色预警,为各部门提前部署防汛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市气象局还建立了“日常会商+应急会商”相结合的会商机制,在主汛期,每天上午9点、下午4点召开部门联合会商,遇有强天气过程时,每2小时召开一次应急会商,邀请市应急、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共同研判天气形势,去年主汛期累计召开各类会商会议126次,发布各类预警信息89条,其中暴雨预警32条、大风预警28条,预警信息平均传递时间缩短至15分钟,确保了各级各部门能第一时间掌握天气动态。
(三)多元化部门联动机制不断健全,为防汛工作凝聚了强大“协同合力”
防汛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大合唱”。近年来,我市逐步建立起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了“信息共享、责任共担、行动同步”的防汛工作格局。一是建立了常态化信息共享平台。市气象局与市应急管理局、市水务局、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12个部门实现了数据实时共享,气象预警信息、水文监测数据、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城市积水点信息等20余类数据可通过平台实时查询,去年主汛期通过该平台交换数据达1.2万条次,有效避免了“信息孤岛”问题。二是完善了应急联动响应机制。明确了不同级别气象预警对应的部门响应措施,例如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后,市应急管理局立即启动IV级应急响应,市水务局调度全市水库预泄洪,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局组织200余支排水队伍待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全市32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巡查。今年7月5日,我市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后,各部门按照机制快速响应,市水务局提前调度X水库、水库预泄洪,腾出防洪库容800万立方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局在路、X路等易积水路段提前打开雨水篦子500余个,安排抽水泵200余台,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压力。三是强化了基层临灾预警叫应服务。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预警叫应体系,明确各级责任人的叫应职责,气象部门发布预警后,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群等方式,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递到基层责任人,确保“叫醒”每一个责任人;同时,要求基层责任人在收到预警后1小时内反馈响应情况,实现“有叫必应”。去年主汛期,全市累计开展临灾预警叫应1.8万次,基层责任人响应率达100%,镇村在收到叫应信息后,及时组织30余名群众转移,成功规避了山体滑坡风险。
(四)精细化行业服务全面覆盖,为防汛工作提供了精准“靶向支持”
不同行业、不同_对防汛服务的需求各不相同,只有提供“量身定制”的精细化服务,才能让防汛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市气象局围绕农业、旅游、交通等重点行业,推出了一系列个性化气象服务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农业领域,针对我市县葡萄、区蔬菜、县玉米等特色农业产业,建立了“一产业一方案”的农业气象服务模式,组建了10支农业气象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服务。特别是在县建立了省级特色种植气象分中心,针对葡萄生长的萌芽期、开花期、成熟期等关键阶段,提供精准的气象预报和农事建议,去年该分中心发布葡萄种植气象服务专报28期,指导农户在暴雨前及时搭建防雨棚、雨后及时排水,帮助县葡萄种植户减少损失1200万元。在旅游领域,针对我市景区、X景区等临海、临水、有高空项目的旅游景区,提供“逐小时、逐景点”的精准气象预报,设立了景区气象预警专用通道 ……
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