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博范文网 首页

实现农业节水和粮食增产双赢

2024-12-16 华博范文网

  实现农业节水和粮食增产双赢

  农业是用水大户,在生活、生产以及生态用水中,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超过60%。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发展。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节约用水条例》提出,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合理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和农业用水结构。做好农业节水,关系国家水安全,也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做好农业节水文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节水和增收双赢,需从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加大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等方面入手,协同发力,做到节水优先、量水而行、因水制宜。

  节水优先。陕西、甘肃、宁夏都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农业大省,近年来通过大中型灌区改造提升及全国“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先行先试”试点,结合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同步实施,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落实农业节水增效的关键抓手,发展高效旱作农业,有效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优化农田水利建设、完善灌排体系、加强田间节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节水的必要之举。“小块变大块、分散变集中”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不同区域、地块灌溉模式的推行也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引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压减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低耗水耐旱作物种植面积,加快抗旱、节水、耐密、稳产、高产、宜机化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条件,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推进农业节水的过程中,科技支撑是关键。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为农业节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例如,智能灌溉系统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够精准控制灌溉水量,还能根据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实时数据自动调节灌溉频率和时间,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此外,遥感技术的应用也为农业节水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农作物生长状况和水分需求,为科学灌溉提供依据。同时,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为培育节水耐旱作物品种提供了可能。通过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培育出了一批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在干旱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产量,为农业节水增效提供了重要保障。

  除了技术创新外,政策引导也是实现农业节水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节水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业节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例如,中央财政设立了农业节水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各地开展农业节水示范项目;地方各级政府也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加大对农业节水的支持力度。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一些地区还探索建立了农业节水补贴制度,对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的农户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农业节水的积极性。此外,为了确保农业节水工作的顺利推进,各级政府还加强了对农业用水的监管,建立健全了农业用水计量和收费制度,通过严格的管理和考核,促进了农业用水的合理利用。

  在推进农业节水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农业节水不仅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更是关乎生态环境保护的大事。在农业节水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避免过度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为此,各地应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要合理规划农业布局,避免在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发展高耗水农业,确保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此外,还要加强对农业节水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形成良好的节水氛围,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总之,实现农业节水和粮食增产双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科技创新、政策引导和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的综合施策,我们完全有信心和能力解决好这一重大课题,为保障国家水安全和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未来,随着农业节水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我国农业节水工作必将迈上新台阶,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支撑。同时,我们也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农业节水工作的全过程,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