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稿
各位老师,同志们:
推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思想课的首要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在这其中,进头脑是“三进”的落脚点,也是“三进”的目标和关键。要聚焦加快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聚焦思想课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三个基本问题,深入把握思想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结合人才成长和培养规律,从加强思想课教师素质能力建设、加强思想课程内容建设、加强思想课程教法改革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快推进进头脑的路径改革,着力把思想课打造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理论的“味道”与“魅力”,加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方位加强思想课教师素质能力建设,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一)筑牢思想课教师意识、信仰
推进进头脑,思想课教师要先学、先信、先用、先行,最根本的就是要用武装头脑,把加强对的创新理论的学和研究作为看家本领、立身之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做到深学、真信。要切实提升站位,把学贯彻作为思想课教师理论学的首要内容,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推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作为主责主业,特别是要把进头脑作为工作重心和工作立足点。要积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在立场、原则、道路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在的引导下成长成才。要始终从上看问题,深刻领悟思想课教师担负的责任、时代使命、工作职责,自觉从讲的高度推进进头脑,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始终保持清醒。
(二)强化思想课教师师德师风、业务能力
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教育教学的业务能力既是教师的德行修为,也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要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按照关于“好老师”标准的系列要求,积极教育引导思想课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同时,要严格遵守纪律、规矩,严格遵守教学纪律,始终以严的基调抓紧抓实师德师风。要按照“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要求,教育引导思想课教师自觉厚植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学深悟透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画卷,了解世情、国情、省情、社情、乡情、校情、民情,不断丰富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积极走进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实现由统一模式培养向个性需求培养转变,让进头脑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让新时代的思想课成为学生的思想明灯、价值引领、行动指南。
(三)优化思想课教师评价标准、发展平台
思想课专业性强,对教师的综合性要求高,要紧密结合思想课教师队伍的现实状况、未来发展,围绕进头脑的导向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应政策支持保障机制,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思想课教师队伍。要持续加强思想课教师管理制度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制定完善相关任职标准,健全长效性的思想课教师招录机制和培训机制,建立思想课教师退出机制,确保思想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要严格按照标准配齐配强思想课教师,注重加强青年思想课教师培养,确保思想课教师数量充足、队伍稳定。要把教学效果作为主要标准,积极完善思想课教师评价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提高教学和科研占比,引导思想课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在职称评定上,要克服“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现象,注重结合工作实际和思想课教师队伍实际,严格按比例单独核定思想课教师岗位职称,保障高级岗位比例,不断提升思想课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思想课教师队伍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二、全面加强思想课程内容建设,增强学生的理论认同
(一)坚持丰富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增强理论说服力
扎根中国大地,在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科学理论体系,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要突出的性、引领性,从学理上讲透讲实其中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教育引导学生知其所以然。要全面阐释在坚持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等方面的科学论断和丰富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善于运用的创新理论观察世界、感受中国、解读现实;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自觉听话、跟走;教育引导学生深刻感悟真理的强大魅力,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自觉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二)坚持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统一,增强实践引领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理论,伟大实践呼唤理论指引。要强化教材的全面性和主体性,以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逻辑,以宏大的知识视野、历史视野、国际视野、现实视野,结合中华文明史、世界社会主义史、中国人民近代斗争史、中国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改革开放实践史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阐释清楚中国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教育引导学生自觉以思考问题、指导实践。要充分认识到,在充满复杂变革的时代,学生不是与世隔绝的,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因不同的成长经历、思想认识而产生思想困惑、认知疑虑,思想课要善于运用蕴含的方法论,帮助学生把握时政问题、热点问题背后隐藏的实践逻辑,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学生活、人际交往、困难挫折等实际问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三)坚持严肃性与生动性相统一,增强课程感染力
思想课程内容建设要切实结合思想课的本质规律,把科学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严肃的教育与生动的实践创新融合推进,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发生的伟大变革,转化为生动多样的学和教育素材,让学生在切身的体会中领悟科学理论的感染力。要坚持思想课程与学生的学科特点、专业特长、实践需求相结合,推进思想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科专业建设同频共振、产生共鸣,增强理论进头脑的成效。要让青年深刻感悟以身许、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品格和领袖魅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的创新理论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行动认同,使青年具有家国情怀、实干精神、奋斗意志,推进入脑扎根。
三、全力深化思想课程教法改革,充分彰显科学理论魅力
(一)聚焦增强实效,大力深化教学方式创新
青少年是思想最活跃的群体,思想理论只有走进青少年,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工作规律,精准分析和全面把握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积极改进和完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广泛采用互动式、专题式、案例式、讨论式、辩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阐释基本原理、分析基本规律、探讨利弊问题、分享得失体验、预测未来前景、探索发展路径。要灵活采用情景式教学、讲解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全过程、全方位参与教学,成为思想课教学的“主人”,让思想课的教学内容更具实效。
(二)聚焦入脑入心,大力完善教学话语体系
思想教育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因此,要优化课程教学的语言设计,善于运用受教育者的语言结构和话语体系进行交流,坚决防止照本宣科、生硬灌输。要提升思想课的话语温度,善于走进学生,学会倾听、积极研究,主动把教材中的理论术语、话语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实、生动语言,特别是要学会使用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式语言”,来阐释和解读的创新理论,让学生听懂道理、品出“滋味”。要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表达,善于通过讲故事的表达方式,把思想理论融入生活事例、身边故事,以更加通俗、平易的方式解答疑惑、宣讲原理、传播价值,引导学生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让学生接受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和思想洗礼。
(三)聚焦知行合一,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科学的理论只有与实践结合才更具有生命力,道理既写在书本里,也写在大地上。要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课堂、走进社会“学堂”,广泛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实训等活动,感受时代脉搏、丈量祖国大地,深入探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实践,以自身的历练和锻炼,感受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充分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案例,真正把科学理论的原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引导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拼搏奋斗中展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理想。
(四)聚焦与时俱进,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为深化思想课程教法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和更多可能。要不断提升思想课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广泛的培训和练竞赛,推动思想课教师主动练好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功”。要注重加强信息技术在思想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积极探索VR、AI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应用,强化微课、慕课等网络课程的推广使用,利用好微信、微博等媒体,探索在各类网站、平台等新渠道加强思想课程传播,打造全时段、无边界、便利化的学场景,让学生处处能学、时时受教育,更好地构筑新思想教育传播的立体网络,推动进头脑的教学工作从课堂走向“云端”。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